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是"仁"字。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  相似文献   

2.
《论语》     
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纯粹的语录体,章节简短,一言一事自己起讫,前后不相关联,也无长篇议论。文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一个完满的意思,言简意赅,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探究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系就必须深入钻研《论语》。孔子的德育体系以他的"性相近,习相远"为人性论的基础,强调了人性中善的可能性;以"仁"为核心思想,把"仁"作为其他美德的基础;以"礼"为主要内容,"礼"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与形式;以"圣人君子"为培养目标;采用因材施教、躬行实践等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论语》只言片语式的论断中,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关的论述也是自成体系的。孔子论“美”可以从关的内涵和分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8.
《论语》中“而”字的使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基本属于口语记录,因而给对当时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本文企图通过《论语》中“而”字使用情况的总结,构勒出该字在当时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的轮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论语》二十篇,“而”字共出现341次,其中作连词273例...  相似文献   

9.
杜豫 《岱宗学刊》2000,(4):56-58
“知”在《论语》中相当于“智”的用法有多处,智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孔子所谓的智,有以下特点,所涉及的全是社会人事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智属于是非性的判断,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理智作用,因此,智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品格修养中应该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智与其思想体系中的其概念范畴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起着彼此互相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交友思想对于当今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德育,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包括四个方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主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交友价值取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要求慎重对待朋友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倡朋友间的互相学习;“言而有信”,注意交往中把握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韩诗外传》是西汉初期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作者韩婴,汉文帝时任博士,汉景帝时任常山太守,是当时儒家学派的著名学者。《韩诗外传》综合各家学说阐述诗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有些篇章的内容涉及《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门人或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涵盖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德”的概念一直以来在中国哲学中都是热点问题,因为“德”的概念不仅模糊抽象,而且令人费解,直至如今,人们对“德”的含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孔子都对“德”进行了描述.老子比较详细地建立了他的“德”的体系,而孔子并没有将他的“德”的含义标准化.所以,若要深刻理解孔子之“德”,不能简单地定性“德”的含义,必须对《论语》中有关“德”的句子逐一地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讲《论语》一课自然要提一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笔者与同学们对孔子的了解进行了交流,我们谈了孔子的作品、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价值、孔子的形象,甚至谈到人的价值取向,直到下课时,话题仍在热烈的进行着、讨论着,我也兴奋着、激动着。就在我宣布下课转身离开教室时,一位同学突然跑到我面前问:“老师,我们今天课上交流的,有用么?考试考么?”我一时语塞,怎么回答他呢?告诉他考的不多,那我这堂课又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16.
西周的礼乐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继承了礼乐传统,并且教育弟子。礼乐在孔子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语》与《史记》中都有关于孔子“在齐闻韶”的记载,而这一事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变动、春秋赋诗以及文化融合等均有关联。本文考察了孔子“在齐闻韶”与三者的关系,认为闻习韶乐与孔子的文化认同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于丹讲《论语》,“火”了儒家学说。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恰恰不同,道家学说反而更“火”。据悉,目前世界上图书销量排在前两位的是《圣经》和《道德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研究孔子道德思想多在道德范畴上兜圈子的倾向,本文对隐含于《论语》语录体形态中不甚明朗的孔子道德思想体系进行阐释,其体系构成,一、道德判断原则,其作用是解决大的道德价值取向问题,具体包括对于“行”与“言”,“义”与“利”。“公”与“私”三个判断原则,二,三层六个道德范围,“仁”,“义”为最高层次的范围,“忠”“信”次之,“孝”“弟”又次,道德范畴的作用是约定人人之间较为具体的道德规则。三以“中庸”和“礼”为标尺的道德理想度,其作用是解决对复杂的道德关系如何把握适度的问题。四,道德方法论原理,以“性近习远”的人性论为基点,演绎出以“近取譬”为道德体验方式,以忠恕之道为道德行为的准则,以“御不善”,“自善”“使人善”为道德修为的三级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孔子隐逸情怀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孔子有隐选情怀,致使《论语》中一些字句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从《论语》中“隐”字的含义及孔子对“隐者”操守的规定和体行以及其他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论证《论语》中的“隐”“隐者”别有含义,孔子,这位志行坚定的圣人,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隐逸情怀。此外,今人对《论语》中一些语句的释义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授业而非"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以《论语》传递的信息为依据,系统分析孔子授业同弟子入仕的关联,论定授业中有关政事的议论植根于君子之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