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是增强课堂实效性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问题链视域下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提出了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模式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叶清 《考试周刊》2022,(1):57-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自主探究是一种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获得相应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理论、原理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高中政治实施过程中实效性缺失的原因1.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在新课改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探究教学中的知识问题,即"形似",而忽视了探究教学的另一面"神似"——即学生从探究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否则探究教学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探究教学活动要做到"形似"又"神同",追求"形""神"兼备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5.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并能将当前"问题"提升为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并从同学及老师的协助中,得到更佳的回馈及学习成果.但"问题设计"是关键,只有好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富有创造力才能而形成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我们基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设计了"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画龙点睛;巩固提高,形成检测;反馈矫正,激励评价"五步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巧妙融合,有效增强课堂的参与率和实效性。在运用"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时应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凸显核心,探究讨论;借鉴整合,实现创新。同时,要在引导中探究、创新中注重课堂的"主体性""启发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根源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脱胎于其"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中国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并非如郑逸农先生所认为的"教学无固定结构、教学无固定内容、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见<语文学习>2000年7期郑逸农文).据吴立岗研究员等研究发现,罗杰斯曾指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序列:1.阐明辅助情境;2.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接纳和澄清,经过讨论后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3.提供资源,共同讨论.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者,是受学生信赖、同学生之间不存在任何防御的顾问.  相似文献   

9.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情境.但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情境"过分强凋和追求.而把"为什么要创设这个情境"这个重要的问题忽视了.因而数学课堂的形式是丰富多彩了.但实效性却不大.  相似文献   

10.
诱思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教是为了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以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重在让学生参与,积极地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诱导思维".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必须先做好"诱"的工作,做到以"诱"促"思".  相似文献   

11.
李巧平  王超 《中学生物学》2005,21(10):34-36
探究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正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广泛使用.这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把"探究"当作一种时尚,教师盲目追从;②探究过于泛化,往往缺乏真问题;③探究过程中,他主现象明显,学生没有真正自主;④探究教学过于强调表面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⑤整个过程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要成功地进行探究教学,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也要抓住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教学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超前尝试探究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超前"尝试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尝试探究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教学模式.具体可分教师指导、超前预习、学案引探、学案点评、尝试应用、拓展创新和评价总结这几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切实践行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自新课标实施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由以往的"填鸭式"模式转向为"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操作程序,探究苏教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教学强调活动、参与和过程的学习;知识要由学生经过探索和思考;自己发展认识能力来获取知识的主张在现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作为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越来越受到美术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然而,若不能做好课前备课,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氛围和导向,不能做好作业评定等等盲目追求轰动性,那只会使美术课堂流于开放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放"的形式,而达不到学生有"收"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加强"两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是增强实效性的前提;全面提升"两课"教师的素质是增强实效性的关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增强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具有道德"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育人观的推动下,教师开始积极反思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力求获得一种集创新性、趣味性、主体性和实效性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多方面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发现"十二字"模式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因而开始将"十二字"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完善,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条有设计、有过程、有效果的语文认知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两课""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和实行的理论依据;目前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代对"两课"教学的新要求;"两课""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高校"两课""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高校"两课""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林军 《考试周刊》2014,(2):51-54,129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践中,探究性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反思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发现存在一些误区:要么为了探究,忽视内容;要么刻意探究,忽视学情.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作者结合探究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行为等特征,以"一次满意的探究之旅",开启微探究的"研究之路",努力摸索、提炼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保障探究学习的效度,切实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赵树理小说专题研究"为例,论述了高校社科类选修课教学的探究--讨论型教学模式.探究-讨论型教学模式,由探究与讨论两个教学阶段组成,探究阶段包含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的探究性自学两项教学任务;讨论阶段包含学生(或小组代表)的陈述、课堂讨论两项教学任务.实践证明,高校社科类选修课实施探究-讨论型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摒弃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自学,探究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情境一问题"教学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启发指引下进行自主建构的数学探究学习,它以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数学"情境一问题"教学实践探索出的探究学习模式有"质疑-挑战"、"猜想-论证"、"感悟-发现"、"探索-讨论"等.发挥探究学习作用的途径主要有:结合数学学科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发现;不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坚持以鼓励为主的积极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