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女主人公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认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福克纳对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运用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的相关理论,在尼贝卡对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叙述者身份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探讨叙述者的合理身份问题,并对尼贝卡提出的叙述者即是“守护者”一说予以否认,实现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叙述者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小姐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从爱米丽生活的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进行探讨,可以找到造成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写作方法的角度 ,通过对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女主角郝薇香和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的分析比较 ,笔者认为 ,同郝薇香这个“类型化”的人物相比 ,爱米丽的形象则更加鲜明、深刻 ,更具多面性及复杂性 ,同时也更具有代表性。笔者也就传统的写作方法和现代派的写作方法作了一些析比 ,并认为现代派的写作方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及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这是种自我颠覆的方式,或者说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留此悬念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因此解读“玫瑰”的寓意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文章从玫瑰的花与刺入手,从清教传统文化、南北差异、南北战争后的南方贵族等社会历史因素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具有不同凡响的叙事审美效果,离奇的情节、神秘的人物、迭起的悬念以及哥特式的氛围等都与作者精巧的叙事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揭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人性扭曲、性格变态的人物,爱米丽与时代的不相适应和远离社会的自我封闭以及其本身性本能的压抑是其变态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一朵玫瑰花》中描写的爱米丽是一个人性扭曲、孤傲、残忍的形象,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她的生活环境以及她逐步恶化的心理息息相关,爱的失落使她做出疯狂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成因,论证了爱米丽的去世是“倒下的南方贵族纪念碑”的这一深远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主要着眼于父权统治、社会压力、时代因素、爱米丽的性格、荷默的背叛五个方面来分析爱米丽的悲剧成因。爱米丽的命运被一种无形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支配,最终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方面临社会的全面变革。在变迁的社会中格里尔生家族的后代爱米丽与杰弗生镇上的居民陷入各自的矛盾与困惑中。本文从福克纳的思想和时代背景出发,论述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一文中各个角色的矛盾,揭示了这些矛盾的本质和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该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彷徨在南方旧传统和北方新文化之间,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找寻自我,爱米丽试图摆脱"他者"的身份,冲破传统文化、权力和制度的规训,却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成为社会更新换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纪念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她身上的“窈窕淑女”观念和传统妇道观及其它因素所致。小说不仅描写了爱米丽的悲剧,而且反映了福克纳表现在小说中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通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分析探究了导致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爱米丽的人生是悲苦而凄凉的,其中三个因素影响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一是爱米丽所处的家族父权和家长制对她的性格的影响,二是爱米丽所处时代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对她的思想的禁锢,三是爱米丽自身畸形的爱情观促使她最终会有这样的一种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20.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