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豹!令“百兽震慑”的豹,桀骜不驯的豹,你见过没有?见过那矫健的身影没有?而今,它正无奈地蜷伏于一首小诗里,蜷伏于一个残酷的世界里,蜷伏于一位奥地利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惶惑里。你看看吧,走近些看看吧!看看里尔克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情,一下子把我们的视野推进“那走不完的铁栏”里。  相似文献   

2.
3.
今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了奥地利诗人赖纳·玛利亚·里尔克的“咏物诗”的代表作《豹》。里尔克(1875-1926)与卡夫卡是同乡,出生于布拉格一铁路职员家庭。因父母婚姻生活不和谐,他从小未得到母爱,天性敏感,多愁善感。少年时代遵从父训先就读于军官学校,因体质虚弱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中途退学,后又进入商学院,也以辍学告终。里尔克从小喜欢文学与哲学,后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哲学与艺术史。他从青年时代起开始写诗,19岁发表了第一部诗集《生活与诗歌》,从此与诗歌有了不解之缘。1896年离开故乡布拉格到德国慕尼黑学习。他喜欢旅行,足…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篇《豹——在巴黎动物园》,是一首象征主义诗作,主要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层思索。本文从新批评、阐释学、存在主义等三个角度来重新解读。我们认为,“豹”这一意象指向向往自由和灵魂追求的物、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无限挣扎以及与现实的奋力搏击,以及终究“化为乌有”的永恒的精神苦痛与神性寂寞。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篇<豹——在巴黎动物园>,是一首象征主义诗作,主要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层思索.本文从新批评、阐释学、存在主义等三个角度来重新解读.我们认为,"豹"这一意象指向向往自由和灵魂追求的物、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无限挣扎以及与现实的奋力搏击,以及终究"化为乌有"的永恒的精神苦痛与神性寂寞.  相似文献   

6.
《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一首咏物诗,描写囚禁在铁笼里的豹渴望摆脱命运束缚的深切感受。诗人借助豹这一具体的“物”,传达他对“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他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茫和痛苦。《豹》有不同的中译,对几种中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析,和不同中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诗歌翻译追求的是情通和形似,译必须有一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的激情,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7.
豹———写于巴黎动物园中[奥地利]里尔克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冯至译)豹!令百兽震惶的豹,声震天地的豹,桀傲不驯的豹,身手矫健的豹,你见过没有?而今呵,它正无奈地蜷伏于一首12行的小诗里,蜷伏于一个残酷的世界里,蜷伏于一位奥地利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惶惑里。你看看吧,走近些…  相似文献   

8.
莱纳&#183;玛利亚&#183;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之一。他的名篇《豹》写于1902年,用德文写成,《豹》以对“客观的忠实描写”著称,被看作是“咏物诗”创作的扛鼎之作。在论及此诗时.台湾诗人叶泥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赞它“不仅是正确地描写对象与感受.而且通过对象刻画出其内心的世界。并攫出其根源深处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敏感、多愁、脆弱的里尔克是孤独的,而这孤独时浓时淡、时轻时重,却始终无法消亡。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用孤独谱写着美丽的诗歌,用孤独展现了寂寞的美丽。在《秋日》与《豹》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0.
《豹》的不同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一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豹>,其诗借助于一个具体的"物",传达出诗人对"人"的世界、"人"的存在的思考,彰显出诗人探索人生意义时的痛苦和迷茫.  相似文献   

11.
《豹》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前期代表作,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此诗创作于1902—1903年,反映了世纪末抑郁、哀伤的情绪与心态,而且诗人创作由注重内心转向现实和客观,表现了他“物诗”的艺术新质。诗中描绘豹的目光“疲倦”到四肢“静寂”的外在表现,揭示“意志昏眩”的内在精神变化,从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处境和人类“存在”问题的感受和思考。这些都是学习欣赏此诗的要旨。  相似文献   

12.
子晨 《中文自修》2001,(11):42-42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里尔克〈严重的时刻》题目“严重的时刻”表明生命流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命运凝聚状态即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个体生命生存情境。本诗围绕生存情境。特选四个“严重的时刻”。揭示个体命运的必然流程。  相似文献   

14.
《豹》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前期代表作,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此诗创作于1902—1903年,反映了世纪末抑郁、哀伤的情绪与心态,而且诗人创作由注重内心转向现实和客观,表现了他物诗的艺术新质。诗中描绘豹的目光疲倦到四肢静寂的外在表现,揭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作者的笔触任凭想象无拘无束地驰骋翱翔,人间天上、地狱天堂、龙宫魔窟,无处不到,无所不包,创造出一个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相似文献   

17.
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一篇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下面就这一作品的美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误会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而且算得上是常见的现象,平时并不太让人注意,但把这种现象用到写作之中,就能成为一种方法,一种让章起伏跌宕,趣味深长的写作方法。把握好误会,让当事人按误会行  相似文献   

20.
活泼天真的孩子跟美丽慈祥的妈妈做着捉迷藏的游戏:他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一朵圣树上的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暗暗地躲着,让妈妈寻找;他要悄悄地开放花辩儿,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做祷告时。嗅到这花儿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孩子身上飘来的;他还要在妈妈读古诗的时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地方,让妈妈猜猜这影子是不是她可爱的孩子……一天快要结束了,黄昏来临了,众鸟也归巢了,妈妈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孩子不再做捉迷藏的游戏了,他又成了一个孩子来到妈妈跟前,缠着要妈妈讲故事,妈妈则装作生气的样子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孩子顽皮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