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人都需要赞美。赞美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长。莎士比亚说:“我们得到的赞美就是我们的薪水。”赞美的魅力就在于如果一个行为总是紧跟着一个愉快的结局,那么任何人都将倾向于重复这个行为并使之形成习惯,这是行为学家最初的假设。为证实这一点,他们进行了不计其数的实验。在一次实验中,有30名小学生被分为三组,并连续5天,每天进行算术测验。一组学生自始至终都得到老师对他们前次测验成绩的赞美、表扬,另一组一直得到批评,而第三组则被冷落一旁,不闻不问,受到赞美的孩子成绩大幅提高;受到批评的孩子也有些改进,但不够明显;被忽…  相似文献   

2.
1852年,屠格涅夫无意间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写的小说《童年》所吸引。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给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引起了很大的轰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缺少了赞美的阳光,生命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一旦他得到一缕阳光,他就会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4.
找回童心     
龚燕 《湖北教育》2004,(1):59-59,58
“老师 ,我这句话为什么是病句呢?”陈轶同学拿着作文本怯怯地问我。我细一看,原句是“春风柔软了枝条……”,我的眉批是“病句”,并把原句用红笔改成“春风中,柔软的枝条……”我皱着眉头说:“怎么不是病句?什么春风柔  相似文献   

5.
一束山花     
李东红 《陕西教育》2004,(12):41-41
那一年,山花烂漫的时节。一个阳光入屋的中午,我正在午休,窗外似乎有人来过。起床后,便发现窗台上放着一束山花,刚采来的,有山菊、杜鹃、山茶花、向阳共……十分鲜美,惹人喜爱。这是谁采来的呢?送给我吗?在惊喜猜测之中,我把它插在瓶中,仔细地观赏一番。山花下  相似文献   

6.
张俊贤 《山东教育》2003,(19):34-35
  相似文献   

7.
有一篇小美文,看后我永远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批评可以是甜的。 有一个小女孩儿,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商场。当小女孩突 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时,便乖乖地站好,紧张地看着迎面走来的商场保 安,等待着想象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笑眯眯地问她:"啊!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 名字?"小女孩儿轻轻地回答:"它叫贝贝。"保安又笑了笑,摸着小狗的头,说:"亲爱的贝贝, 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儿进来的,但既然来了就不为难你了,请离开 时记住,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  相似文献   

8.
刘妮 《湖南教育》2004,(10):14-15
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一辈子感激,一辈子难以忘记?不是那些以刺激学生脆弱的心灵来促使他们“觉悟”的老师;也不是那些动辄冷言讥讽,孤立学生,让他们早早体验“师心”冷暖的老师;更不是那些将分数凌驾于一切之上,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孙林涛 《山东教育》2001,(29):16-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他想,在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如果有人曾经对自己说过一句赞美和肯定的话,就活下去,如果没有,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终于想了起来。那是中学的时候,他随手涂了一张“画”当作业交给了美术老师,老师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不过色彩还是不错的。”就是这半句赞美的话,使他活了下来,几次减刑,出狱后,成了一名画家。故事毕竟是故事,但它却给我们一条有益的启示:教师要善于用赞美的话,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许多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受,辛辛苦苦地做好工作,能够得到领导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学生更是如此。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可惜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有了过失,他们会立即指责;但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他们却不一定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也许他们认为,做得好那是应该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刘巍 《现代家教》2002,(5):19-19
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夏夏到好朋友义义家玩,两个孩子一起画画。画完后,义义的妈妈说:“夏夏画得真棒,将来会成为一个画家。”夏夏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可粗心的妈妈对义义的画没有评价,更没有称赞,义义很不高兴。接下来,两个孩子比赛唱歌,义义争着先唱。唱完后,义义两只亮晶晶的眼睛,满怀希望地  相似文献   

12.
太史弓 《师道》2004,(2):15-15
“√”与“×”,可说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符号。学生时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乎是天天见,作业上、考卷上少不了“√”“×”;进入社会,要填各种表格,应付各种调查,还是少不了打“√”与“×”;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选举、民主测评多了,更是少不了打“√”与“×”。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注意到,“×”虽是一种符号,代表着“错”,代表着“否”,但在观感上实在并不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心理学家威廉&;#183;杰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批评和赞美都是教育。教育者应当毫不犹豫地多选择赞美。因为希望得到实事求是的赞美是人的一种本性。  相似文献   

14.
赞美之词,在孩子看来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生活与学习在孩子眼中会是一片灿烂与美好,良好的心理与品德也许就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气氛中产生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以赞美代替斥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白色纸巾     
石英 《湖南教育》2004,(8):12-12
搬东西时,我不小心将手指划破了。我只是微微疼,我没有在意,依旧来到教室,为学生批改作业。同学们围在我的身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叽叽喳喳地说着同学的名字,说着同学们错的题,并热心地把出错的同学叫到我跟前,七嘴八舌地说着出错原因。慢慢地,我手指上的血渗了出来,聚在伤口旁边  相似文献   

16.
赞美与处罚     
洪伟 《班主任》2003,(10):31-31
“赞美”与“处罚”,意思完全相反。可一旦用在学生的教育上,二者会变得那么完美统一。学生小z是双胞胎之一,父母因工作繁重、家务繁多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在学校生活中,小z身上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扰乱课堂,不写作业,打架骂人……成了学校的“知名人物”和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由于他经常被送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记者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访谈录,孙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对于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的"赏识"教育无疑是一大冲击,似乎让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有些无所适从.对此,我还坚持认为:赏识教育未必不是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成长让我多思,现实让我多变,世俗却蒙蔽我的双眼。可是孩子们,他们以纯真净化我躁动的思绪,给了我第三只眼睛,给了我灵感和发现……  相似文献   

19.
20.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