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借鉴其管理经验,总结出加快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步伐的有效策略。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注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设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方向,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发挥我国辅导员队伍专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职业化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缺乏认可、高校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高校辅导员缺乏职业化知识技能、高校辅导员发展与成长没有保障等。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要致力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队伍建设,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大力推动高校辅导员行业协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牌培育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辅导员通过团队协作形成团队合力是高校实现辅导员队伍品牌培育的途径,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高校应根据现实需要和现有资源,实施长效机制,培育一批具有教学实践、学术研究、专业技能品牌特色的辅导员团队。高校辅导员队伍品牌培育对于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继续教育是提高辅导员素质的主要方式,是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必要针对高校辅导员开辟专门的继续教育途径,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继续教育专门化。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养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决条件。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已成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应着力从心理培训、激励机制、心理教育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素养,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白永生 《教育探索》2012,(5):115-116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及专业化建设.明确目标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前提;注重团队文化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凝聚力所在;创新载体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关心辅导员政治和专业发展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徐姗姗  刘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26+228-226,228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稳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宏观管理政策、具体管理措施等不同层面,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和机制环境,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成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着重从建立配备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发展机制、保障机制这五个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以期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纵观辅导员制度发展,辅导员队伍经历了一个长期建设发展的过程,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深刻变革,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与时俱进。高校立足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然之义。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严格辅导员队伍选聘配备、完善辅导员队伍成长机制、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拓宽辅导员队伍发展路径等措施,持续深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表明,有效推进辅导员职业化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相似文献   

12.
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在以前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到了20世纪,诠释学由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诠释学的哲学转向与世界意义的多元化转向并行。随着古典诠释学向现代哲学诠释学的转换,诠释学不再仅是对经典文本的诠释而具有多元化的意义,从而为自己找到广阔的诠释空间,因此在诠释学的视野下比较诗学也具有更加开放的被诠释可能。以诠释学为背景,进一步探讨比较诗学在学理意义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便会发现:比较诗学之“比较”不是工具论意义上的一种手段而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而为比较诗学学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杰姆逊是当代美国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艺理论和美学家,在国际上和中国都有较大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不少人都把杰姆逊看成后现代主义的布道。本不同意这个看法,通过对杰姆逊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21世纪初三个时期的代表性论全面分析,得出杰姆逊从来不是一个“张扬”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布道”,而是始终对后现代主义抱有清醒、冷静、客观的批判态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叙事本,实质上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同时为影片的全部意义提供一个潜在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对观众接受、体验方式的角色定位是电影制作极为重要的环节。电影观众便成为一个由电影的制作、观看与观看情境共同建构的电影叙事体系中的角色,一个我们可以潜入其中“窥视”影片内容的“假想替身”。不论是作为“窥视”、“先知”还是“认同”,观众都已经成为电影叙事本中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建构为叙事的主体并与影片的作共同“生产”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迁季节》被视为当代阿拉伯文学作品的"一朵奇葩",萨利赫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时空变幻的迁徙之图,文中的人物身份也呈现了有"破"有"立"的动态特点。该篇试图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体现的三种类型的身份寻求:抵制性的"立",模仿性的由"破"到"立",以及策略性的由"立"到"破"。文化身份不是固定封闭的,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正是"破"和"立"之间的互动式协商才为夹缝中的人物创造了"间质空间"的身份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要运用已有的经验与科学的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精选内容是核心,真诚态度是前提,摸准脉搏是突破口,情感教育是基础,以理服人是原则,开展活动是载体,以美育人是艺术,机制与手段创新是关键,注意实效是结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跟名词作主语、宾语是不同的,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有四种不同情形:动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主语、宾语后活用为名词;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兼有名词性质;动词跟作主语、宾语的词是不同的单位。因此,先秦汉语动词的活用和兼类就少一些。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outdoor teaching among students, aged 13, on arithmetic performance and self-regulation skills as previous research concerning outdoor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limited. This study ha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 outdoor and a traditional group answered a test and a self-regulation skills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a 10 weeks unit in arithmetic. Findings suggest differences in changes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favour of the outdoor group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elf-regulation skills, apart from a decrease in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家教指南》2016,(6):58-70
敦煌地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盛唐至五代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纸本画中,出现一些携抱童子的男性图像。通过比较犍陀罗、龟兹相关图像,认为这种特异图像为旷野鬼夜叉。继而检阅有关佛教文献,得知原本啖食童子的旷野鬼夜叉,被释迦佛降伏后皈依佛教。敦煌地区的旷野鬼夜叉图像表明,在当地夜叉已转变成庇护童子的善神。敦煌旷野鬼夜叉图像是在西域龟兹、于阗等地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敦煌发展过程中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Alan Floyd  Carol Fuller 《Compare》2016,46(2):251-271
While the role of leadership in improving schools is attracting more worldwide attention,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leaders’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national contexts. Using focus-group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dat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identities and experiences of a small group of Jamaican school leaders who were involved in a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By drawing on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socialisation and identity, the paper examines how the participants’ journeys of becoming and being school leaders are influenced by national-level societal and cultural issues, experienced at a local leve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becoming school leaders, the participants perceived that they had a strong sense of agency in attempting to change the social structures within the institutions they lead and in the surrounding local communities, which in turn, they hope, will have a lasting effect on the nation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