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德育原理告诉我们,个人的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个体服从他人的道德判断,“自律”是指个体服从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体的自我教育,外界的教育影响就无法通过个体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种强制性而收效甚微的外在灌输。  相似文献   

2.
翟崇华  郭键 《文教资料》2007,(27):174-175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自我教育作为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依赖于外部教育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我教育,是指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去完善或培养自己人格品质的过程,即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它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开展个体品德的根本动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至关重要,而作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外部教育的影响。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它多是针对班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贵在因势利导●王昴临所谓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诸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既是中学德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举凡学生各方面品德的形成,无一...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自我教育是语文学科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品德的任何变化总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语文学科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它主要是伴随着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艺术形象感染进行教育,因此它最能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心理活动,能促进学生产生内在的道德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由于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形成期,因此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如果说,教师通过教育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道德心理发展发生“量变”,那么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则是他们道德心理发展的“质变”。学生只有真正能运用规范标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形成高尚的品德。一、自我教育能力的内涵自我教育能力是指个体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它体现在思想品德上是鉴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德育环境的重要性 孩子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影响品德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的因素很多。就品德个体而言,可分为内外因两大因素:内因是指孩子品德心理结构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的客观心理规律;外因则是环境和教育等的外在因素。孩子的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论断 ,以往理论界多把自我教育划归德育的范畴 ,本文从自我教育的概念释义入手 ,对自我教育的本质、理论基础等做一些探讨 ,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自我教育概念释义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有别于传统上人们对自我教育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自我教育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 ,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完善自己的人格的过程 ,是个体自我认识、自我强化、自我调适、自我激励的过程 ,是个体主…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是指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自我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很重要的,他们一旦形成与教育相一致的品德,就能使思想品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修养,成为自我教育的力量。所以自我教育能力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依靠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中学》中称:“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创造好自我教育的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是采取如下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郭红霞  杜凯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90-92,139
个人品德建设是个体完善道德主观世界的精神建构活动。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主体的“反思”是一种辩证的否定、辩证的批判过程,也是一种积极的扬弃过程。在个人品德建设实践中,反思性是引导主体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引导主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人格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评价、自我监督控制、自我改正,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习惯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形成发展完善的手段。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必不可少的途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专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自己进行思想反省和行为的制控,达到自我完善,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中专生的自我教育,可以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鉴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等,都是通常运用的个体自我教育的形式。集体自我教育则是在学生群体内部,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彼此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竞赛评比、演讲朗诵、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都是集体自我教育的形式。中专生的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相互联结,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个体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必将对集体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集体的发展;而有益的集体活动的过程,也是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把学生的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自我教育倍加赞赏。他在《帕夫雷中学》中 :“称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自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教育是指在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中 ,受教育者为形成良好的品德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智力、体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养成健康的体魄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而进行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自我教育 ,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教育是建立在生物基础之上的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激励、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从积极意义上说,自我教育就是个体社会化过程。因为一方面,自我教育与个体社会化具有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无论就自我教育的心理实践活动还是就自我教育的内容来看,自我教育都与个体社会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1、心理因素对品德认识的影响 根据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在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的,品德认识也是一种学习,同样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品德认识过程中,“品德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概念: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实际上就是富有个人特色的认知结构,共有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影响着个体对品德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一般称之为角色理论,它是研究个体社会化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品德的社会化。因为社会化就是指每一个体经过一连串的社会学习,把社会文化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也包含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即个体把社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成为符合社会道德需要的人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德育中运用角色理论是有一定意义的。在幼儿园德育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指导幼儿的角色学习,帮助幼儿解决角色冲突,使幼儿掌握角色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让幼儿扮演多种角色。不断学习新的道德知识。每种角色都有自己一套规范性的行为,一个人充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进步,普遍要求提高人的个体素质,发展为现代化的人,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人的个体素质的提高,需要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谐调来完成.一般说来,自我教育效益的好差标志着人的素质的高低.因此,自我教育与提高人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存在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研究自我教育理论,指导自我教育实践,具有极其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终身教育的观点。以此为主导思想:①培养个人的自我教育的意念;②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学力;③掌握学习方法,尤其突出收集、选择信息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2、信息社会教育的观点。在信息社会中,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中,逐渐形成的与个人发展相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的品格与能力,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个人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的核心概念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具有开放性与稳定性、发展性等基本特点,是一个伴随学生终生发展的过程,最终让学生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