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自尊、自重的需要。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时,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是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其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上不断成熟,有一种成人感,期望得到别人尊重,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爱,促使学生反思、自省,进行自我教育,融洽师生关系,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人所在的聋校有很多听障学生,他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情感需要主要表现为尊重需要、依恋需要和成功需要等。我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师如果能注意学生的这些需要,并且满足这些需要,就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1.学习目标层次化听障学生往往把自尊感放在其他情感之上,他们特别在意别人是否尊重他们的言行和人格。因此,在课堂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参与,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它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活动过程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并在师生共同合作与分享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参与,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它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活动过程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并在师生共同合作与分享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是整体的人,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人。这一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基本需求,更要尊重学生高层次的需要,即尊重学生探索的需要,尊重学生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尊重学生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一、尊重学生探索的需要北师大教授刘坚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促使学…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因而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富有成效的重要条件是使学生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尊重学生原则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尊重学生原则要求班主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羞耻心;对学生宽容;遵循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做到宽严有度。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取向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发展空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新的知识,从而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  相似文献   

11.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意义1.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2.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手段。尊重人权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力求使所教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做到 :第一 ,在教学中 ,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自主性参与。要把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师教的过程服务于学生学的过程。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普遍树立“尊重”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 ,而是处于平等的和…  相似文献   

13.
所谓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就是在学生的积极活动过程中,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得以发展、形成和满足。因此,高度尊重并适当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正当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娱乐的需要和探索的需要等,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交往。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健康的交往活动情境,发展各种不同层面上的多向交往关系。努力提高学生交往的质量水平,强化或诱发学生中出现新的生活方式、思想  相似文献   

14.
德育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以学生需要为导向,把尊重、引导和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需要的本源出发,详细分析并论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引导好学生的需要,并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玉荣 《考试》2009,(4):73-73
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更是动态、变化、开放、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并升华为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改革以及课程改革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需要。不尊重学生需要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对学生的需要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真正意义上学生的需要并不是要一味地迎合,而是要有一定选择的满足,即学生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8.
赏识学生、召唤兴趣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潜能生平时得到的关爱不多,因而更需要教师的爱、理解和尊重。教师应在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潜能生树立起自己是好学生的意识,从而促进潜能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首要品质是 ,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信任学生。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 ,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20.
师生心灵接触的桥梁是情感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积极情感交流,能使师生心心相印,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师生间的心心相印,需要一个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