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立勋 《现代语文》2009,(11):68-7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梦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更进一步挖掘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残雪一直是新时期文学中阐释难度最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的独特性在小说中的显著表现就是用梦魇般的情节和话语,勾画一幅奇异、丑怪的生存之图;以荒诞怪异的存在方式表达内心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结。她的创作以怪写悲,以非人道写人道,以非理性诉诸理性,传达出焦虑情结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借助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深层精神结构予以分析,通过对主人公"本我"自我"超我"的剖析来揭示小说基于自然情结、强调精神追求的艺术品质,来发掘艾米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以其独具的诗性魅力立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这种诗意源于她内心无法释怀的湘西情结以及蕴藉其中的浓郁的原始主义情怀,她把这种情结凝结成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少女形象,从而构成了小说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5.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严歌苓赴美前后创作主题、内容的剖析,旨在分析跨文化背景下,严歌苓小说创作中始终难以割舍的故园情结的表征以及深层原因。其故园情结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海外游子边缘身份的无奈的倾诉。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术界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研究已经从地域性的外部形态描述深入到了作品内面意蕴的把握,例如凌宇同志就敏感地指出:“沈从文的创作,鲜明地表现出深邃的历史视景”。但这种把握还只是一种直感性的判断,缺乏科学分析的精确性和审美判断的价值观。因此,本文着重论述的是:沈从文创作的深层内涵的历史渊源以及作者在追寻这种渊源时的沉思与构想,从而对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作出一些符合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情结往往产生于个人经验中的重大伤害。萧红的"家情结"就是缘于幼年时期家庭冷漠的伤害,缘于成年后的恋人背叛的伤害。祖父的关爱和温暖、导师的慈爱与关怀又使她产生了对家的憧憬和追求。这种矛盾构成了萧红"家情结"的核心,成为她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这对萧红创作中的题材自传性、主题凝重性和思想独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乡村情结是贯穿于王安忆小说创作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作家的这种情结在其创作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显现,它引领着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不断变化和朝着认知与审美的双重深度延展。本文主要探究分析乡村情结在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以及乡村情结的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分析王安忆小说的结构着手,分析了其小说的冲突方式,指出文化冲突是她的小说创作的支点;通过这种方式,王安忆塑造了一批游离于正常社会的人群孤独地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中;通过他们的各种文化冲突,作者挖掘了隐藏在这些冲突后面的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来升华她对人的存在的本体性的理性思考,反映她自己对人类孤独的生存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