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核心,它批判性的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概念偏离现实生活的弊端,构造了教育以及现实生活相互紧密结合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家庭教育的脱离生活、偏离生活、封闭式的拘束管理、习惯性干涉等等现象的误区的改正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本篇论文以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本,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其分别阐述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和"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系统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三者中最基础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要补充。但现代家庭教育中依然存在众多突出问题,本论文试图通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解决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批判地指出了传统教育理念脱离生活的弊病,构建了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家庭教育远离生活、封闭式管制、习惯性干涉等误区的修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教育理论的开放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家庭教育要遵守生活中心、行而后知、民主平等、自然随机等原则.这样,家庭教育将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5.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在建构过程中面临着家长缺位及教育观念偏激,幼儿教师话语权不足、劳动环境质量不高及家园共育效路径缺乏等困境。未来需要依据《家庭教育法》,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服务指导下,引导家庭、幼儿园齐心协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家园共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殷嘉思 《成才之路》2021,(12):30-31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规律、有条理化,更多的是在细微甚至琐碎的地方,努力做到面面俱到,让孩子在愉快舒适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及早施教,养正于蒙:胎教激发潜能;慈严结合,均其所爱:把握爱的尺度;环境陶冶,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擅用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教育好子女的愿望日益迫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家长急功近利,从而陷入教育误区,致使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了问题。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照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探究,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达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不仅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发展得好的孩子,往往他们的父母都在子女的成长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教育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当引导家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认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家庭教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极其重要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思维的形成,同时对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至关重要。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传统教育模式的使用,导致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应试性等明显特点,这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本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一年级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家庭教育是随人类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最古老的一种教育形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部完整的教育史,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中,家庭教育应该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社会主义教育曾经被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度被排斥在教育的大门之外o“革“的结束,标志着家庭教育获得了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它们分别揭示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学前双语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生活化是学前双语教育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必将促进学前双语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它们分别揭示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学前双语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生活化是学前双语教育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必将促进学前双语教育更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 ,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 ,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呆在家中。本研究对北京市 6 8名特殊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 2 2名儿童的家长做了深入的访谈。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 :特殊儿童的问题发现较晚 ;特殊儿童接受学前专业机构教育人数少 ;获得社会的支持较少 ;特殊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最后 ,我们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社会的必需品,也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产物。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家庭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地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高效及准确的信息共享离不开信息化的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为科学育儿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家园共育架起了一座新桥梁。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幼儿家庭教育一方面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相关政策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有效地引导家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紧密合作、相互配合实现家园共育,是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彭如玲 《福建教育》2023,(38):58-61
当前,很多幼儿园亲职教育存在着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忽视对家长进行实践层面的指导,以及重形式、缺内涵等问题。为此,我园在“关爱”课程理念引领下,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特别关注对家长进行生活教育的指导,通过研发系统的亲职教育课程、开展互动式的亲职教育、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共建课程以及加强对幼儿的居家生活指导等途径,持续推进家园共育,有效解决家长的育儿问题,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地改革教育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目的,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想就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些认识,以期引起教育工作者重温陶先生教育理论,转变观念,温故知新,推陈出新.一、“生活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的总方针具有共通性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早年曾留学美国,向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曾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创办晓庄师范、生活教育及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等.他深感中国古代教育的空洞、虚伪和普通学校传授死知识、死读教科书的流弊,因此极力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为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许多家长搞错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孩子的智慧,构建学习方法和流程,这样才能健康成长,学到真本领,而不是对孩子灌输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李琦 《成长》2020,(4):177-178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使幼儿在劳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全面发展的经验。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对本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到家园共育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