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建构在普遍语用学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理性“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完成了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通过重建理性来摆脱主体哲学的困境,为重新实现合理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是对现代社会各种弊端进行病理性分析的著名论断。他通过改造“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分析其结构功能,探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立足于在交往合理化中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解决现代社会危机。其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同在。  相似文献   

3.
李妍 《考试周刊》2012,(61):162-16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这在当今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我们思考社会问题有重要启示。其思想对于我国的主体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梳理其理论脉络,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病症。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二是承认和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三是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哈贝马斯的理论对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红梅 《文教资料》2006,(12):108-109
专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夹层的位置,近几年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专科院校也从以前的一般专业扩充到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教育方面。本文力图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其“主体”、“沟通”、“共识”三个理论基点,对其中的某些症结作一尝试性求解。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人最具合理性的行为,他试图通过以语言为媒介的交往行为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文章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特征:理解是交往行为的核心内容,语言是交往行为的媒介,生活世界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探讨交往行为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其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针对传统的支配、服从的社会模式,我们应建立主体间平等交往的新型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9.
丁岚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63-64,188
当前,国内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虽然沸沸扬扬,但却缺乏统一的内涵界定.本文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指出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针对有效交往的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要求,素质教育应该以能力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灵魂,以主体间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自称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可以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危机。哈贝马斯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进行了批判。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判的解读以及哈贝马斯交往范式与马克思生产范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学术路径的倒退。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碰撞、交融,高科技作为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困惑,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即主体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他的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曙光,即跳出原来的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圈子,以社会世界为媒介,使主体世界(读者、作者等)与自然世界(文本)有机结合加以探讨,从而衍生出种种不确定、多元化的意义理解,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2.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原则中,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对当今媒体文化的影响日益凸显.遵循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原则有利于媒体文化的传播效果,更能揭示媒体文化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进而加强和完善媒体文化的机制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的核心问题。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在其所做的各项研究中,“现代性”可以说贯穿着其思想的主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代性问题开始出现。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前辈对现代性的悲观主义态度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直接抛弃,哈贝马斯终生都在为“现代性”这项未完成的事业而奋斗。对此,哈贝马斯根据其交往行为理论、世界公民社会等思想给出了拯救现代性的方案。但是,由于其理论有着过于理想的色彩,其方案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现实局限性,而更多地偏向于道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师生对话交往呈现明显的知识化、对象化、工具化倾向,它悬置了情感关怀,遮蔽了主体间性,湮没了心灵诉求。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关注人的现代性生存境遇,追求双向度主体之间平等、协商与尊重的对话与交流,这与当前师生对话交往所追寻的价值意义相契合。因此,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可以从以自由平等为规则,创设理想的话语情境,以尊重信任为支点,建立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以真诚理解为原则,构建师生对话的合理空间着手重构师生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语官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他所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官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和雅斯贝尔斯建构了各自的交往理论 ,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把“交往”范畴置于其理论的核心位置 ,并且都认为人类只有通过良好的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社会的境界。本文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析 ,并在简要分析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异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的提出及形成过程,对哈贝马斯为解决“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所提出的交往行动方案进行了评价;指出这一理论在认识现代西方社会症候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批判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中存在着过于夸大语言作用的倾向,以及偏于理论理性而弱于实践理性的不足;主张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丰富、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从而既科学地解释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
分别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观进行了阐述.马克思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观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还能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