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存在论中的视觉化倾向导致了存在的遗忘。闲言、好奇和两可等此在(Dasein)沉沦于世的现象遮蔽了此在本真生存的可能性。本文从听对话语的组建作用,对闲言、好奇和两可的封闭性的开启,对良知召唤的领会三个方面。论证了倾听是此在朝向本真生存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此在"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一著作中的重要思想,"此在"作为能够追问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存在者,具有优先地位。"此在"在世之中,其存在状态是"烦",在与常人打交道中陷入非本真的存在——沉沦之中,为回归本真,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气、良心的呼唤,去蔽而澄明,发挥其在世的无尽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小说《达洛卫夫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达洛卫夫人自我意识丧失到其恢复这一过程的分析,探索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哲学一直走的是主客二分的道路,天人相分,而海德格尔反转了这一路径,从“此在”中引出了人与世界互含统一不可分的理论,即主张天人合一.而要天人本真的合一,又必须先人是人,即人脱离其首先的常人状态,去本真的存在,这一过程海德格尔又是通过“向死存在”最终完成的.也正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的哲学,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东方的哲学有了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向诗而在"与"向死而在"是存在主义生命哲学中关系到人的个体生存选择的大问题。作为张爱玲寻找生趣与诗意的存在方式,它们也为共同在世的其他世内存在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模式。从张爱玲《落叶的爱》与诗人里尔克的《秋》的相互比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更多的生存况味。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的分析,堪称是此在存在论的基石。正是在这节中,引入了"此在"概念,并对其加以初步的定义。它不仅是"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一节的自然延伸,也为其后的存在问题在存在论及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的论证作了必要的铺垫。在此试着重新讨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之问的问题结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向死而在: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本体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与海》体现了根植于有限物质性存有的无限精神追求的人性两难:一方面它体现了叔本华式的人生虚无的悲观主义(老人捕鱼结果的失败),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海德格尔式的对自我本真存在的积极诉求(老人捕鱼过程所体现出的高贵人性),这种对人性两难所采取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决定了人生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此在为谁的追问与探讨,得出“此在的本质即共在”的命题。与他人共在意味着与他人的照面。他人作为与我一样的此在,在面对面相遇时此在如何去领会这样的此在,即如何去领会别人的心灵生活?于是,类比推论说和移情理论应运而生。不管是传统的现象学家,还是新一代的后起之秀都喜欢谈论对他人的感知问题。他们的批判及批判的批判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思想交战的硝烟图,需要我们慢慢领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解读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中对"良知""决心""时间性"等主要概念的分析与阐释,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华彩部分做出深入的理解。在阅读其哲学思想的同时,从《此在与时间性》中窥探《存在与时间》的整体写作模式,总结海德格尔所擅长的"我想—我行—我断"的行文结构,继而深入他所创造的哲学概念世界。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每位伟大的哲学家的体系中所提出的最基本概念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而由这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探讨必然涉及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自由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莱布尼茨的基本概念“单子”与海德格尔特别是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都关涉到了对自由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展示由这两个概念出发而对自由之不同解释 ,同时也将尽力找出其共同点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价值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揭示了人的存在价值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2.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存在哲学将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美学层面、伦理层面和宗教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三种存在类型:美学层面的人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完全沉沦于自己现实的直接给定性之中,一味屈从于自然欲望的摆布;伦理层面的人是一个伦理主义者,他把履行伦理的义务和责任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宗教层面的人是基督的信徒,他把对基督的信仰视为自己存在的最高使命。克尔凯戈尔将宗教层面视为人的存在可能达到的最高层面。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计算时间是指钟表技术对教学活动计量化所展现的数量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时间区分即固定的45分钟课时。教学计算时间呈现出的形态之客观既成、结构之有序分层、方式之计量定时、方向之线性不可逆等特征,构成了教学异化的时间境域,其异化存在的表现:先在设定的教学计划展现出强制规约性,现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遏制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技术的效率追逐阻抑人性的显现,教学的线性程序剥夺师生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哲学对人的理解与把握存在着严重缺陷 ,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从实践证明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人 ,对人加以实践地理解和把握。指出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品格 ,是人之为人的规定。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唯诚  陈妮骅 《高中生》2012,(28):58-59
前一段时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试题因为"潮"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试题开放而富有想象力,玩起了"穿越":"如果你可以‘穿越’到古代,你想到哪个时间的什么地方?你想成为谁或你想做些什么?为什么?"人们在津津乐道这道试题的同时,不禁产生了疑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真的能"穿越"吗?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意识形态的功能日益凸显.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在这一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对技术异化的当代发展进行追问。随着技术异化程度的加深,人的主体性逐渐被消解,这成为当今技术异化的一种重要趋势。研究技术异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是指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指人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依据。实践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能动地改造和变革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原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把人放进具体的历史阶段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从特定社会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实践是人本质的最终决定者。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地球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是有思想的,"反思"几乎成了本能.在人们"肚子"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脑袋"中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即对宇宙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穷根究底式的探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就要认识人作为智慧生命体的价值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自由自觉的劳动过程中,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使人自身充实而幸福.这就是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