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文学运动过去近百年了,但是由于那之后政治、文化等诸多原因,新文学运动的真相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解释,反而被新文学主流强势话语所遮蔽,林纾就是一个例子。林纾是最先尝试新文学创作的人之一,力主根据时代变化丰富文学表达方式,但他不赞成废弃文言,以为作为"美文",文言还有不可替换的功能,可以在知识人中继续使用和传承。林纾的主张遭到新文学激进者的围攻与反击,此后,林纾的形象也就越来越灰色。  相似文献   

2.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然而,他的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讹”,常受人指责。在分析和比较创造性叛逆和林纾文学翻译中的“讹”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相似文献   

4.
林纾与陈衍     
林纾与陈衍同是近代福州的两位文化名人,他们的志行和学问,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既有珍贵的友谊,也存在许多争议。文章从他们的爱国热忱、弘扬传统、诗歌成就、“实业”救国等方面进行学术比较,以期对了解近代文学,寻思那个特定时期和环境中的文化理念乃至历史风云,提供点滴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译界泰斗及古文大家的林纾,其古文理论之价值亦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嗜爱韩柳文,一生沉潜玩味并多有理论阐发,其论韩柳文的涉及面之广、条目之多、论析之精,罕有学者匹及,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韩柳文研究法》一书更是较早罕见独以韩柳文作为整体以研究的论著,其研究方法在学术史上可谓道夫先路。但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7.
在近代翻译文学史上,林纾是一位大家。不但译著繁富,且给清末文坛带来过生气,颇得时人推崇。“五四”运动是一个转折,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不如前期,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没有发挥较显著的作用。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其积极的因素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代福州三巨人的林纾与林则徐、严复,都是心系国家,深明民族大义的名家。五四时期,由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将新青年同路人和先驱者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敌人。以致后来将他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玩固的守旧派。这是严重的历史歪曲。其实无论他早年的维新主张,中年后大量翻译外国小说,还是晚年为传统文化辩护,都是秉承了华夏赤子保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立场。精神脉络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0):30-31
我们常常说"作家是时代的产物",其实"翻译家何尝又不是时代的产物"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人开始觉醒。林纾作为主张"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维新派,用翻译西方文学启发国民,救国存亡,所以林纾的翻译很大程度上烙上时代的印记。本文通过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探讨林纾翻译文本中两种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因,从而得出社会和时代背景对他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纾的《合浦珠传奇》《天妃庙传奇》《蜀鹃啼传奇》,在剧情取材、思想主题、所涉风俗等方面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的形成,与他受所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从个人生活经历中为传奇取材及离乡后对故乡的深沉怀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树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目的,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教育思想的终极关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坚定政治信念.今天展读,他的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鲜活深刻的现实意义,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议论性文章指以论证某种主张或做出判断以使他人信服为主要写作目的的作品,议论性文章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关注议论性文章外在的体式特征,聚焦学生习作中表面和局部问题的解决策略,导致形式训练之风大行其道.站在语文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思考议论性文章写作对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意义,以"说理"与"思辨"重新定位议论性文章写作教学的价值与内容,在理论建设和实践策略上对新时期中学语文议论性文章写作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CAI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 ,如何看待并与CAI教学的实践 ,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计算机辅助教学何去何从 ,是我因教育改革中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走向及其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晓岚在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160首诗歌,其叙述角度呈现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第三人称评述叙事、第一人称客观叙事、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变化过程,整体看来杂而有序。他从每诗一注、多用实数和真实地名来展现其写实手法。多种色彩词语尤其是暖色调色彩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诗人虽然被贬边疆,但依然乐观、以百姓为重、尽职尽责的旷达心态。《乌鲁木齐杂诗》运用整齐划一的绝句文体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整齐美感和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5.
尹文汉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96-98,101
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为纲构建起来的体系。但是儒家伦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层”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从善的根源、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式、道德维系纽带与评价标准和道德两难境地的处理方式四方面初略论述了儒家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冲突,并对儒家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会通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晏殊和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两位词人,晏几道虽然子承父业,继续固守着小令这片土地,但是他却沿其溪而扬其波,对花间词进行了开拓。文章对二位词人在题材上、情调上、节奏上、审美上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8.
新词新语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已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种类较多,特点鲜明,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些新词新语甚至成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语。近年来,语言学界对新词新语的探讨也日渐深入,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语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学风建设的研究已蔚然成风,多切中时弊,但观其改进建议多属宏观策略,缺乏可具体操作性。为此,从体制建设角度探索促进学风根本好转的制度性因素,从入学教育、课业考核、教风评教、就业考研四方面入手探索程序式可操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交流中,由于缺乏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往往会产生文化冲突,进而妨碍正常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