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范以锦的新说:《我不赞成‘报业寒冬论’》。 范以锦说,如果硬要说“寒冬”,也不过是“倒春寒”,是暂时的。2005年,不少报纸的利润降低,广告收入下滑是现实存在的。但我们应该看到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小李同志:来信牧阅。你在信中说:“新闻对我来讲,是既熟悉叉生疏的东西。说对它熟悉,是因为每天可以从报纸上看到,从广播里听到,说对它生疏,是因为对它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你还说,“投稿数次,一篇未中,几乎丧失信心了。”看了你的来信,敦促我尽快给你回一封信。  相似文献   

3.
“软化”不得邓立品纵览当今报纸,“软化”的东西似乎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一些报纸上的《星期刊》《周末版》《生活广场》《社会专刊》和一些晚报、晨报上,几乎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近日,笔者就这一话题和几位同行闲聊,有人说:“如今读者最爱读的就是软化文章,...  相似文献   

4.
1963年暮春的一天,我陪胡乔木评读完了这一天的报纸,正要起身离去,他说“等一等”,把我叫住了。每逢遇到这种情况,便是他要发表系统意见的时候。我立即回到原处,打开笔记本,等待记录。 胡乔木稍微沉思了一会,慢慢开口了。他说:“这些天来,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编辑部在编排每一期报纸的时候,都应该处处为读者着想,多多为读者着想,不仅要尽可能多地给读者以新鲜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要主动地帮助读者解决在阅读报纸时候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每张报纸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整体定位和经营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版式风格,也才可以有效避免“后知后觉”、“人云亦云”现象的发生。这里说报纸要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版式风格,并不是说报纸要永远保持一张一成不变的刻板的脸。而是说报纸版式风格的变化要在符合自己基本定位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严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公今度的话:“中国老百姓对铅字的东西抱有无限信仰。”然而,也有对铅字不那么看重的,其中不少就是白纸黑字的制作者们。报刊上差错之多、  相似文献   

7.
我和报纸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我可以马上回答:看报。报纸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反映社会生活,给我带来知识和乐趣。我从孩提时代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看报越来越有劲头,别人抽烟上癃,我看报上瘾。报纸,简直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邮递员把报纸送来,我每天都要抽出两小时看报,遇到刮大风、下雨、下雪,邮递员不能送报,我就步行到邮局取报,晚上在电灯下细看。有位同志看到我这样爱看报纸,问道:“你天天挤时间看报,能带来什么?”我回答他:“你还没有认识到报纸的真正作用。举例说吧:1980年我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新闻史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都市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是通俗报纸面向城市居民的一种形式。正如毛泽东说过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但是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只有从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观察当今国内都市报蓬勃兴起的原因和前景。 一、世界通俗报纸的发展历程   一般来说,西方报纸源于《威尼斯公报》,它是工商业和贸易发展的产物,这表明报纸的原生态是商业性的。然而报纸真正繁荣起来是在 19世纪的美国,前 30年是政党报纸时期。当时政党报纸对个人的攻击,受害最烈者莫过于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联邦派机关报在 1800年…  相似文献   

9.
赵德铭 《今传媒》2005,(6):60-60
我每年花在订报纸上的钱有1000多元,再加上社会各界赠送我的报纸,大概有价值3000元的报纸,通过“有报天天读”,我深深感受到了东西部报纸的差异。东部报纸“保守”,西部报纸“开放”。按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我在深圳小儿子家小住时,见深圳各报纸所刊登的社会新闻,都是具有新闻五大要素的,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不像我们西部有些报纸,一味在进行猎奇,只要能引起社会“轰动效应”,什么缺胳膊少腿、甚至假新闻,都敢刊登。等“轰动效应”过后,再在报纸刊登声明,进行纠正。正像一位权威人士所言:“大报大假,小报小假”。东部报纸品种…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我到鹤壁,鹤壁日报总编辑姚菊泉同志来看我。同行见面,话题自然就说到办报。姚总说他们市委书记李新民善于领导新闻工作,很会运用报纸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说李书记前些时接受《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谈得很好,该报以《管好办好党报 党委责无旁贷》为题,发了半版。我请她把那天的报纸找来,读了一遍,感到确实讲得很好。 李书记首先强调党委必须重视报纸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报纸的领导。他说:“应该很珍惜”党委机关报,“把这个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这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加强对报纸…  相似文献   

11.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报纸评论较少,在地市报纸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不久前,我翻阅了三家地市报,较好的一家日报,一个月里一版发了10篇评论(含各种言论),另一家日报一个月只发了5篇,一家周三刊的地报一个月竟不见一篇。评论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市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2.
“我来了以后,看到报纸上登我太多了,我感到不安。”这是上任不久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5月14日看望大众日报干部职工时说的掏心话。他接着明确指出:“从明天开始,我的活动报道,一个要减少次数,一个要减少字数,不要太长……报纸上不要登长话。登长话时间长了,把你们报纸的名声都搞坏了。这个事从我做起。报纸要多登些老百姓和干部喜欢看、又符合中央精神、能振奋山东人民精神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跟院长说:“这几年跟您学到了不少东西。”院长听后,回答说:“其实学习是相互的,我也从你那里吸收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4.
许文舟 《湖北档案》2007,(10):38-38
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故事,说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写稿三得一得:母亲笑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虽只上过三天学,却特能侃。妈小时闹日本鬼子,家穷,就整天挎着烧饼篮子沿街叫卖。因常与读报人交往,于是总认为报纸上的东西是神圣的。如今,我当新闻干事,经常把发表的一些与家乡有关的文章寄回家。这时妈就更有了侃资,动不动“我的三儿子如何如何”。可我每次探家,妈却说我的文章“一般化”,并说“若我上学,准能写出好文章。”一次,她悄悄问我:‘咱B不能写妈一篇?”我点点头。后来,我写的《开朗的母亲》发表了,读给她听。没想到妈却板着脸道:“一激化,不深不细,不像我儿子…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报纸编辑学的教材与专著已经数量可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有所突破和创新不太容易。记得去年夏天在天津参加全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时,一同担任评委的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王咏赋告诉我说,他正在写一本书,名为《报纸版面学》,当时我并未太留意。半年后,他的这本新作送至我手中,认真一读,才发觉它与我过去接触到的同类专著和教材不太一样,不禁要为作者的创新精神和丰厚积累叫声好了。这本名为《报纸版面学》的书,内容并非只涉及版面编排这一块,作者是以“版面”这一报纸的最终产品为“龙头”,以围绕版面设计制作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说“转产”     
说“转产”阎玉才“转产”这个词,木是企业方面常用的名词,现在有人把它转用到社会日常生活中去了。一次开会,碰见一位原来的同行。我说好久没有在报纸上见到你的大作了,干什么去了?他答道:“现在‘转产’了,正忙于搞开发(经商)。”在闲聊中,我才知道,我们同时...  相似文献   

19.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嘛?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时下诸如此类留下疑团的种种简称、英文缩写以及其他交代不清的问题,在一些报刊的不少报道和文章中均屡屡山现。例如,有篇讲e时代报纸新闻实现形式的文章,无一处…  相似文献   

20.
读到报纸上发表的“满分作”,一位报社编辑说:反正我如果收到这样的来稿,肯定枪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