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传递社会实践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对于教育,通常有这样三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生活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本所讨论的教育是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一词,从现代汉语语法上来讲,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组,也就是说在教育一词前加了定语成分。那么,先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广义上说,包含着有目的地促使个性形成的一切影响的总和,是人,更确切地说是社会人的形成的整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既有专门组织的塑造、培养与学习,也有专门组织以外的非定型的,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素质细化与细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看,人类的诸多社会活动不断由简单走向复杂,由粗放走向细化,教育也不例外,所谓细化,无非是对某一事物周密细致地认知或运作罢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载来越广越高,人们自然对教育的期待也就越来越细越来越强。种庄稼,制造工业产品,提高商业和服务业的质量都不是易事,那么,培养“万物之灵”的人教育活动就更不应是简单和粗放的了,教育思想家们对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这对提高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自觉性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由于人的素质的层次,类别和结构是呈多样化,无论是其目标内容还是形式方法,从这点上我们应当认定素质教育是一种细化教育,本文将从智力的结构,情商的涵义,健全人格的品质和“教育的四根支柱”的要求等四个方面探讨素质的细化及与之相应的细化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6.
一、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 有人将素质增长率定义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则将它规定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到底素质教育应该是哪一个层次的概念?无可否认,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它并不是这一层次上的概念。这一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正是“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而“素质教育”只是“教育”这个“属”内的一个“种”。我们承认素质教育也是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可见用“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换心、鼓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其过程应建立在“动情”的基础之上。无爱之教育必定是失败的教育。只有根植于挚爱之中的教育,才能生情,才能有感,才能躬行。中学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既是一个由知到行的心理内化过程,又是一个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爱”对学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是否具有“爱心”是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康德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从来就是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是教育的其它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不论以什么样的内容、手段,也不论表现为怎样的形式或过程,我们的目的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的主体是人 ,一切社会的活动 ,究其本质来看都是人的活动。但是 ,人的最初却是“自然的人”或“生理的人” ,而社会需求的却是“成熟的人”。所以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是这一社会活动的主人 ,而且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样 ,“人的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式的标准 ,它需要有一种衡量的标尺 ,而这种衡量的标尺 ,其实就是“人的素质”。素质又是什么呢 ?素质是个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的概念。素质肯定包括知识在内 ,但知识绝对不能等于素质 ;素质肯定包括思想品德在内 ,但思想品德肯定不…  相似文献   

10.
1教育与素质教育教育是按照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造就人的社会活动。“造就人”是指教育是对人的现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之增添新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它既蕴含了教育的“重现历史人”的功能,即“传道、授业、解惑”,也蕴含了教育的“促成再创造”的功...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获得和提升专业特征的过程所谓专业,如卡-桑德斯解释说:“它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①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有其基本特征。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职业和教师个体获得和提升这些专业特征的过程。具体包括:第一,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这是它的专业功能或服务宗旨。专业工作是为社会为人类谋利益的社会活动。教师职业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是提高服务意识、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社会,人的交际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口语交际是日常交际中最主要的交际方式,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自拔,他们从学生的短期效益出发,只重视对学生的考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走过场。作为教育工作,应有新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很好地与社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施展他们的才华,实现他们的抱负。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使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教科书上是这样说的。但我更赞成皮亚杰的说法:教育学足一门既是科学又生动地学问。因为教育是生动有趣的,所以学习也是“快乐”的。尤其是今天的教育,她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是有个性、有主见、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快乐”学习足很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永远“快乐”着呢?笔者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按照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造就人的社会活动。“造就人”是指教育是对人的现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之增添新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它既蕴含了教育的“重现历史人”的功能,即“传道、授业、解惑”,也蕴含了教育的“促成再创造”的功能,即思维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试论师生伦理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道德教育在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相比,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社会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概论》,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其活动对象是人及其身心;其目的和任务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在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中蕴涵着多重伦理关系的交织,其中包括教育群体之间、教育群体与教育个体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受教育群体与受教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这个在教育界喊了多年的老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好的新课题。很有必要再“老调新弹”。教书首先必须有人,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有其深远的社会和历史渊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受人的生理规律所制约,而且受社会政治所约束。教育是通过塑造人来促进社会发展的,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占支配地位和起灵魂作用的目标,无疑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社会人的具体社会特…  相似文献   

18.
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说教育的本质问题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教育的目的问题,要回答的就是教育是“为什么”的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概念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也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可以说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自觉的意图,具有预期的目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担负着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教育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各种必要条件,决不能把教育看作是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生活的活动。现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仅靠学校解决是不够的。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社会各界对学校音乐教育巴都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大力协助,因此说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毋庸置疑的需要学校与社会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职业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生命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需要、社会标准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要,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功能异化为开发人的职业技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狭隘的功能定位下,职业教育不再是“育人”的教育,而是“制器”的教育。正如西方学者达拉里(M,Dallaire)所言:“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