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常常会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对多义字进行翻译。“打”字作为一个多义字在古语中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意义也日益增多,其义项多达24个。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打”字的使用及翻译有一定难度。因此,该文主要探讨汉语“打”字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用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地区别和掌握“打”字在交流中的意义,尽可能减少语言使用者在交流中出现语义表达偏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汉语动词中能愿动词的词量虽少,但意义复杂多样,又与一般的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除了可以单独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外,其基本用途是同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表达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在生活中被频繁使用。该文主要综述了能愿动词的定义、名称、分类及使用功能,在对现代汉语进行语法分析的基础上细致地分解汉语能愿动词的相关概念、语法功能,以此阐述汉语能愿动词在哈萨克语中的相应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哈萨克语都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信仰与特色,展现着独有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将汉语专有名词翻译为哈萨克语时,既要注重汉语所要表达的词汇意义,又要符合哈萨克语语法范畴。基于此,该文主要举例分析《新疆日报》2023年8月至10月哈萨克文版常见的人名、地水名词和团体部门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并简要探讨其在实际问题的运用。该文对汉语中常见类型的专有名词进行哈译方法探析,以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互译的实际过程中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汉哈翻译事业不断发展,哈萨克语中的术语越来越多,汉哈翻译中术语处理问题成为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首要问题。该文第一部分讲述了新词术语的概念;第二部分通过翻译汉语新词术语介绍了新词术语的特征和分类;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和举例介绍了新词术语的哈语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并将汉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部分的修改和调整,对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术语进行翻译和解释,以加深对哈萨克语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事物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时代的变迁,词汇作为语言中对环境改变反映最敏锐的成员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关于词汇的分析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派生词又称附加词,属于合成词的一种,在词汇中占有一定比例,也是人们日常交流生活中常用的一类词。该文采用对比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汉语派生词的构成方式和哈萨克语派生词的构成方式进行对比,综合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构词方式,将派生词的构成方式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来分析两种语言中派生词的构成特点,总结两种语言中派生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能为哈萨克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哈萨克语中名词有格的语法范畴,格表示词在词组或句子中与其他词相结合时的各种结构关系。比较分析哈萨克语助格与维吾尔语后置词bilεn,是语言研究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该文介绍了现代哈萨克语助格的附加成分特点和现代维吾尔语后置词bilεn的分布特点,论述了哈萨克语助格和维吾尔语后置词bilεn的意义及用法;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哈萨克语助格和维吾尔语后置词bilεn的特点、意义及功能等几个角度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述宾结构作为SVO型语言的汉语中不可或缺的语法结构,凭借其种类变化十分丰富的特点,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述宾结构是哈萨克语SOV型语言中十分重要的语法结构。但是两种语言的述宾结构除语序差异外,在表达形式和语法规则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之处。该文将采用对比分析法从述宾结构的结构形态、语法、语用、语义等方面进行对比,力求分析出两种语言中述宾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希望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并掌握述宾结构以及由述宾结构构成的句子,并为后来学者研习交流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还希望该文能够对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帮助,推动述宾结构的实际应用领域与价值的探寻,促进汉语和哈萨克语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便”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但该词的本义却不是常用的词义。由于历史文化的不断演变,“方便”产生了多种词义。根据《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方便”一词属于初级词汇,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发现外国留学生对于该词的理解比较模糊,混淆该词的意义及用法。一般意义中的“方便”对于外国留学生能够理解,但在具体的一些语境中,则会产生新的含义。该文首先提出“方便”一词的多种含义,介绍“方便”的来源与本义、“方”和“便”的词义探析、“方便”的词义演变,“方便”的英文释义、留学生习得“方便”一词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平面上的偏误分析及通过“方便”一词看出的国际中文教育词汇义项教学中的问题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负载词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象征,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但由于文化负载词往往在英语中处于空缺状态,且翻译难度大,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英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文化“走出去”的视角,选取了《创业史》中部分文化负载词的例子,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并运用音译+脚注、直译、意译3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泛义动词由于语义宽泛而不确定,成为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的一个难点。该文以“弄”和“make”为例,对汉英泛义动词的语义实现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汉语“弄”和英语“make”在动宾结构、动补结构的语义实现存在相似之处,且都有虚化义。但是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前置词和后置词对汉语“弄”和英语“make”的语义受制存在差异;其次,语态的变化对汉语“弄”和英语“make”的语义实现影响不同;最后,在动补结构中,汉语“弄”的语义受前置词制约,英语“make”的语义不受制约。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泛义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重叠”是现代哈萨克语中常见的语法手段之一,是语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词根据其不同的意义类别和特征具有不同的重叠式。从语法、语义、语用3个平面的角度对现代哈萨克语中名词的重叠式进行剖析,发现了现代哈萨克语中名词重叠式的5种基本构成类别,它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在句中多作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通过对现代哈萨克语名词重叠式语义分析发现该重叠式多表示复数、程度减轻、比喻及程度加深的意义;对其语用分析发现名词重叠式一般会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并且要考虑语体这个方面,以弄清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名词重叠式才能达到表述目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的话,那么法国可谓是其中熊熊燃烧的一个“大火炉”!汉语教学在法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它不但触及面极广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学习汉语的人数量多。在最近几年,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法国。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汉语热”的“热”字:我们认为这一词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事实上“汉语热”或“时髦”是一种持久的“热”或经久不衰的“时髦”。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必须对它们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虞美人》是中国词学史上经典之作,也是李煜的绝命之作。此词译本诸多,其中最著名的为徐忠杰和许渊冲所译。本文基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从音、形、意三个层面对《虞美人》的这两个英译本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以此深入理解中国古诗翻译的美学原则,并进一步分析“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对比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宣传”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为“传达宣布”之意,如《三国志》中有“宣传军事”“宣传明教”,《北齐书》中有“宣传文武号令”等语。日本用古汉语中这个词来意译英语中propaganda 一词(日文中写作“宣伝”,音为senden),所以“宣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收入《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高名凯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同不少外来词一样,它一旦被吸收入民族语言之后,含义逐渐有所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的释义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国别、等级、偏误类型、音节长度几个方面统计HSK语料库中汉语二语学习者习得否定词“无”的情况。对偏误类型最多的误代偏误进行分析发现,误代偏误主要是由形式和语义原因产生的偏误。同时,HSK语料库统计中出现许多不符合韵律特点的“无+双音节词”结构,通过本体与中介语的对比,得出“无+双音节词”这一结构出现的特定条件。最后在形式、语义、韵律方面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动词是一种重要的词汇形式,其在语言表述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研究突出动词在句法、形态及词汇等方面的地位,对于象声动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对象声动词展开系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俄语象声词的划分及隐喻化层面展开研究,旨在规范象声动词的应用,并对俄语教学及双语翻译等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翻译过程中,源语言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从目标语言文化来看可能是一种“未知”的概念,即存在文化障碍,因此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词汇来翻译文化负载词。蒙娜·贝克针对词汇层面不对等问题,归纳总结了几种翻译策略,即“使用更一般的词(上位词)进行翻译”“使用一个更加中性/表达涵义更少的词汇进行翻译”“文化替代”“使用外来词或外来词加上注释进行翻译”“使用非关联词汇进行意译”“省略”“通过插图进行翻译”。笔者将以《红胡子诊疗谭》《正雪绘马》为例,具体去分析这几种策略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法大致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通过对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动词的正确用法,也可以更好去研究关于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相关的语义问题。1978年,Perlmutter第一次提出了非宾格动词假设,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一假设推动了学术界对于不及物动词的语义相关的句法现象的讨论。"王冕死了父亲"作为汉语不及物动词运用的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句子,引发了多年讨论。许多语言学家从"生成"和"糅合"等方面对该句子进行了分析。作为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运用,从多种角度再对这个句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特殊运用以及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语用。  相似文献   

19.
李润新 《文化学刊》2009,(1):112-112
李润新教授在2008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第11版《“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指出,学会2500个汉字常用字,即可通读99%以上的汉语读物,这是汉语特殊、优势之处。可是由于“词本位”是以词为教学和记忆单位,学生要学会比汉字数少则几倍、多则十几倍的词语,使汉语的优势荡然无存。回归到“字本位”为核心理论,我们就会从“词本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就会在汉语研究上改变印欧语系拼音文字的“旧眼光”,以汉藏语系的“新眼光、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如何规范哈萨克语报刊语言,哈萨克语报刊存在的问题及规范的意义。该文主要从哈萨克语报刊编译方面着手,在编译过程中存在新词术语编译不恰当、报刊用语口语化、流行语的运用不当、句法成分的缺失和改变,以及翻译环境影响等问题。该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希望能对从事哈萨克语报刊的编辑提供哈萨克语报刊语言规范的参考建议,对学习哈萨克语的学习者起到正确的语言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