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指的是将一种文学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下的文学作品,以传播、交流不同文化。在日本文学翻译的传达上,难免会出现因为各种中日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阻碍,导致文学翻译的过程艰难、生涩。因此,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找出并理解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存在的点,从而找出适当的传达方法。该文从日本文学翻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日本文学翻译中衣食住行、艺术形态、成语谚语、生活习惯上的文化差异,并找出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差异的阻碍,最终从翻译技巧、翻译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翻译日本文学中异文化的翻译表达方式,以期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在日本文化艺术发展中,这种思潮深深地融入了日本的文学之中,成为影响日本文学艺术创作与审美的重要思想观念。然而,由于日本文学中关于物哀思潮的解读比较多样,导致部分文学作品的读者对“物哀”的理解不够准确,影响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基于文化学习交流的需要,该文拟对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潮作针对性的剖析。首先,对物哀思潮进行概括性介绍分析;其次,对该思潮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本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探讨;最后,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关于物哀思潮的研究内容体系,为了解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潮提供相应的内容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曼德琳奥林的窗口向外看,华盛顿的春天樱花盛开。 伯南克说美国的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在华盛顿却感受不到这一点。春雨过后,美国佬个个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4.
姜楠 《文化学刊》2022,(9):240-243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讲究情景交融,追求意与象、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象是唐诗的灵魂,对唐诗而言,无意象便不成作品。本文基于文献法、分析法等,简要分析唐诗的兴盛与发展,探讨琵琶曲与唐诗的文化背景,重点就琵琶曲与唐诗中的文化意象进行解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樱花略考     
樱花国别之辩 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是指梅花,但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诗词歌赋比咏梅花的要多5倍。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中,就有170多首吟咏樱花的名诗。  相似文献   

6.
2000年秋天,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北京访问,在北京逗留期间,大江先生私下里较多谈论的话题,恐怕还是围绕着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母亲而展开的。据大江先生说,他最早的文学启蒙者是他那位酷爱中国文学的母亲。他母亲的日记中有一段记载,说是30年代初曾与父亲一同前来中国。他们首先到达上海,在那里买了一本由鲁迅先生创办的《译  相似文献   

7.
筷箸是日本人一日三餐必备的生活用具。日本的筷箸源于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筷箸文化。日本人不仅改变了筷箸的形状,而且赋予它更多的意义。筷箸在日本被称为"生命之杖",在日本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和神话、谚语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经济蓬勃发展,各国贸易往来密切,增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世代友好的邻邦,增进中俄两国之间的交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文化意象是主观情感的反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汉俄中文化意象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诗歌翻译为例,探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产生的障碍,增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论及《楚辞》,先贤多或考察其作家之生平与思想,或研究其作品之真伪及版本,抑或将观照视角转向文学外部,从文学与传记、心理学、社会、哲学思想,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层面切入进行关联审视,①却较少对作为文学本体性重要表征的意象作系统探索,②这就使得《楚辞》研  相似文献   

10.
"3·11"日本特大地震的发生,一下子让2011年的春天变得异样:春天里樱花照常开谢,但岛国邻居日本在经历特大地震、海啸灾害之后又笼罩在灾害引发的核电站事故的阴影下,许多人已经无暇像往年那样欢聚在樱花树下赏樱。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对于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创作主体,体现在先进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文学理念对于创作主体分别具有激励作用和提升作用,具有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学理论的接受群体是创作主体成功的根本保证;二是变革文学本体,包括文体形式和人物形象;三是变革审美标准,体现在叙事作品中叙事内容与叙事话语的变异,抒情作品中形式美的重新定位和文学风格变迁。  相似文献   

12.
金顺淼 《文化学刊》2022,(6):219-222
在白居易留存下的近三千首诗歌中,“雪”意象共出现148次,在“雪”意象的运用中,最令人所熟知的便是借“雪”来营造闲适、孤寂、悲凉等意境,但其中也有不少暗含着对人生路途充满着艰难与险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白居易诗歌中的“雪”意象,可以通过对当时诗人所处的生活背景的分析,来探究其不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邱茂莎 《文化学刊》2022,(9):196-199
汉语言文学是深层剖析我国语言应用之美的重要参照内容。古往今来,人们将基础行事思想融入到语言交流之中,又将上下求索、历史沉淀后的精要思想渗透至文学作品中。汉语言文学作品之魅力,在于运用语言之精妙,意境营造之独特。无论叙事或抒情,其都有引人着目之“皮相”及令人读后感触颇深之“骨魂”。展开汉语言文学语言运用与意境营造的分析,可有效地增强当代学子文学素养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及意境营造的作用;其次,进一步探索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创建的内涵;最后,以部分经典文学作品为分析实例,进一步延展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创建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立 《文化学刊》2010,(6):107-109
中国古人与雁有一种人所共知的亲和感。文学母题的多方历史延展中,与雁对话,把雁对象化,成为自己的异类知音,如此构成了一个惯常的抒情模式。在粗略的历时性描述之后,有必要将其中潜蕴的民俗文化心理略加展开。  相似文献   

15.
松柏题材常见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其底蕴厚重,文化内容丰富,已经成为我国理想人格的符号。文本针对松柏题材与意象关联性,简要概述松柏题材在我国古代文字中作为意象的繁盛原因及发展过程,主要从墓地松柏题材、连理松柏题材、涧底松柏题材以及怪、老、枯、病松柏题材四个层面探析其与意象的关联性,旨在充分挖掘松柏题材的文化内蕴与比德内涵。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对外化宣传具有适应国际形势及其变化和配合日本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意图明显,方法多样,为在世界上扩大日本的影响,提高日本的知名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盗版的形式进行的.文章运用详细的数据资料,全面地展现了盗版日本文化产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过程,并对传播过程的四个主要时期的传播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何环 《职业圈》2008,(4):108-110
日本文化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盗版的形式进行的。文章运用详细的数据资料,全面地展现了盗版日本文化产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过程,并对传播过程的四个主要时期的传播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刘靓 《职业圈》2008,(11):79-80
卓然高技,青翠挺拔,清风瘦骨,虚心有节,竹子以其独特品质与风韵每每入诗。几种品质。关于道德关于人格;几处幽居,关于闲适关于隐逸;几许情思,关于爱情关于忠贞;几多追求,关于抱负关于怅然。因其君子风范,幽情雅致,竹子成为了唐人们抒情言志的独特意象。  相似文献   

20.
卓然高枝,青翠挺拔,清风瘦骨,虚心有节,竹子以其独特品质与风韵每每入诗.几种品质,关于道德关于人格;几处幽居,关于闲适关于隐逸;几许情思,关于爱情关于忠贞;几多追求,关于抱负关于怅然.因其君子风范.幽情雅致,竹子成为了唐人们抒情言志的独特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