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文化是现代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对城市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建设有着核心的影响作用,而城市文化和文明也对身处其中的大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通过在物质、精神、制度和活动层面为发展城市文化与文明服务,从建立开放式校园,欢迎城市中的普通居民走进大学校园,适度地参与高校文化生活,与学生一起感受文化氛围,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的构筑城市文化文明的发展平台,用先进的优质的有提升意义的文化来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当前的城市规模使得城市的居住压力以及新的产业所需的空间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城市延伸的趋势更加的明显。城区新区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老城区人口的居住压力,但在新区的开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破坏了本地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确定正确的开发方向和建设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合理的规划,使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复兴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豪旭 《生态文化》2010,(3):F0002-F0002
由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联合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4月27—28日在武汉举行。76个城市的市长及代表、专家学者、省林业厅(局)负责同志和新闻记者5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以“发展城市森林、打造低碳城市、建设两型社会”为主题,紧扣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深入研讨了城市森林与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赋予了生态文化建设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柴学礼 《职业圈》2012,(27):98-98
一、金昌市城市建设管理成效 近年来。金昌市城市建设以突出“以人为本,生态立市”的理念。以建设殷实敦厚、生产生活俱佳的现代化工业戈壁园林城市为目标,牢牢抓住国家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按照“生活区北移。工业区东扩”的发展思路。适度扩大城市规模。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升级、城市老区拆迁改造、城市和国有棚户区改造,将群众意识、生态意识、品牌意识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形象上狠下功夫,做精做细做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城市特色初步凸显。城市品位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李德华 《职业圈》2013,(21):132-133
本文根据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结合中百仓储发展的历程,剖析了企业文化在中百发展中的积聚过程和其对中百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粗浅地发表了笔者本人对中百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看法,希望引起相关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继续重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和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用多种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开展跨界合作等多种措施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维度的视野、整合多尺度的城市野境、营造多场景的城市空间,以期为城市野境的保护利用、公园城市的实践优化提供新思路,构建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林丹  冯丹 《文化学刊》2013,(6):151-158
特色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从当地特有的人文和历史出发,结合城市形象定位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有别于他区域、并在本地区得到群众认可的文化形态。大连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城市品牌及政策等文化资源优势。但在建设进程中也存在城市间“千城一面”、特色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入的文化需求、缺乏深度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及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对此,大连应从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品牌、市民意识、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五个方面提升其本体实力、内部环境实力与外部环境实力,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动城市森林建设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富有成效。 本届论坛特点鲜明,影响广泛。一是主题更加突出。“城市森林·生态文明”这一主题,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愿望。二是代表性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3.
经过精心筹备,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今天在广州开幕了,我代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承办本次论坛的广州市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国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冲击,也将给国内不同省份和地区对外传播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展示了伴随中国崛起的中国外交的大国雄心和高度自信。优势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积极研判筹划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一战略。去年年底,重庆正式出台《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意见将重庆定位如下: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  相似文献   

15.
张敏 《中国名城》2022,(3):22-32
英国城市复兴运动诞生于20世纪末,它以伦敦为中心,对全英城市影响都很广。其中伯明翰旧城中心区的再开发是规模比较大、效果比较好的例子。概要介绍了英国城市复兴运动的背景、内容和伯明翰城市的基本情况。详实展示了伯明翰中心区的城市设计、主要大型公共建筑如新街火车站、Bullring购物中心、伯明翰新图书馆、Mailbox购物中心和Cube写字楼,以及布林德利酒吧区、运河整治等。总结了这些建筑与城市设计对伯明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及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暖  孟燕  田啸寅 《文化学刊》2013,(1):135-140
当今社会,城市文化既是自然的堆砌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更高层次展现。在调查青岛城市文化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发展情形,从物质转化、精神转化、认同转化以及产业转化四个方面为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提出现实培育步骤,以期能够有效的促进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园城市契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引领,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中存在理念宣传不足、市民参与度低、城市公园管理不畅、社会力量整合困难等现实困境,借鉴地方依恋理论阐释城市公园建设中空间感知基点改变、地方记忆破坏、人口流动频繁易诱发市民地方依恋弱化,进而导致市民参与缺乏内源驱力。对此,建议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市民群体地方依恋情结的保护与深化,通过在城市层面更新城市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在公园层面多措并举优化城市公园体系,在市民层面培育地方性知识、塑造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关键要素协同共融的“三位一体”公园城市建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共识。而且也在实践层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同时,各城市的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缺少应有的互动、融和与发展。这种局面对大学和城市来说都是损失,更不利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大连大学在这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可以为这个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很多时候,知识比金钱更宝贵,思想比刀剑更锋利,美德比美貌更动人,风尚比脚步走得更远。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本刊记者就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来到东风汽车神龙公司一厂采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毛传和。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只有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既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