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运行过程存在权责不够明晰、沟通不够顺畅、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构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企研校"运行机制。这一机制是以政府为教师企业实践的主导机构、以企业为教师企业实践的主体单位、各级教研沟通协调、中职学校参与其中,具有强调政府主导、明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责任义务以及发挥教研机构协调作用的职能特点。构建"政企研校"运行机制,需要搭建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机构和对话平台、发挥教师企业实践的第四方(教研)协调以及建立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愈发强盛的精神支撑.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将传承中华文化视为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将研学实践作为增强学生文化自觉的有效措施.通过家校间的密切协作,统一教学目标,扩大合作空间,从而有效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是目前教育部及各地政府关注的热点,利用系统观的思想,以区域为单位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农村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中的"系统观思想"在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以浦东新区区域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为例,介绍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方案与经验做法.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多种手段直接区域推进,针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影响因素提供人力资源、软件平台、相关标准、制度、评估等支持与保障因素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以绩效技术为导向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本研究运用绩效技术的理念与方法,系统阐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绩效技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以期为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家长协同学校教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未来教育的主流。本研究基于家长协同学校教育的三个层次,以广州市越秀区小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意见法、访谈分析法等对家长协同学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目前协同层次较低、协同教育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制高点。苏州市在通过以点带面、滚动前进的方式普及上网教学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前期探索。系统优化、整体推进是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是出发点和归宿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开发网上教育资源则是重要的工作方向。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 ,关键在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促进上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逐步构建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着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培养途径简单、培养课程学术化倾向严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新工科建设对高等院校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剖析新工科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意义,指出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通过梳理分析校、政、企的角色关系,提出校政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以期为高等院校新工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提高化工产业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化工领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共同努力,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9.
10.
以学校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出现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分散建设、信息隔绝等问题,数字鸿沟、资源困境、信息孤岛等高原现象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化、集成化转型,宁波市提出创建智慧教育的思路,通过深入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充分探讨智慧教育的本质和特性,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创新为突破点,提出宁波市创建智慧教育的主要路径,即建设"一个门户,三个平台,五个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顺德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践,论述了如何有效地推进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快速提升应用绩效.通过八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搭建了一个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大平台,营造了一个生态化的区域信息环境,使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要素得到合理有效的调配,产生显著应用绩效,从而突围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困境,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同时亦为我国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州市“百校扶百校”活动调查为契机,调查和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的经验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行教育信息化帮扶的建议,以求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做好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发展进入3.0时代,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关注技术与学习的融合,重构学习方式;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重构学校课程;遵循“人本、开放、智能”理念,重构学习空间。区域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基本策略为:基于创新扩散的分层推进策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统筹整合策略,以“未来课堂”为核心的价值引领策略,面向未来、兼顾现实的循序渐进策略,以期能为区域整体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与社会资源共同作用下的育人环节,需要充分融合和协同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了建立宽广的社会接触面、开放的资源孵化平台、广泛的资源共享途径的卓越工程师协同教育理念,按照"四面向"和"四协同"的思路,构建了以一支师资队伍和四个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支撑点的"校企融合协同、校际协同、校内资源融合协同、国际力量协同"的基于资源的工程教育协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以江苏沿海地区高职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校政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三方合作中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作用进行了再思考,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江苏沿海地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在转变政府、学校和企业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政企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发挥学校和企业在育人中的“双主体”作用,共同打造“政府牵头、企业搭台、学校唱戏”的合作格局,在互利互补、合力并进、无缝衔接、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安市在实现市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推进“三通两平台”在教学、教研和教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与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提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协同教育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7,(4):59-66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目前正面临着"优质资源缺乏、应用水平不高、支持与服务不力、融合程度不够"等现实问题。面对复杂的融合过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独立演进,都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突破,唯一的出路就是多方合作、协同创新,形成合力。为此,在充分考虑融合的复杂性以及融合推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文章以"整合多方力量,汇聚多方资源,合作共进,深度协同,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理念,以"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相互支持、协作共进"为策略,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四方协同推进机制,为多方协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镕秀 《广西教育》2020,(6):90-91+111
本文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结合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发展情况,针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引领、校政企联动、三阶递进"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产业项目为载体,推动产业技能提升;以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为契机,搭建产业共享型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之间各自为政,制约着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李沧区教体局认真履行区域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推进之责,逐步探索出一条学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新路,并取得良好成效。然而,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学校特色片面发展、学校课程评价标准模糊仍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基于此,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亟需做好统筹规划,在课程框架构建、学校特色发展、学校课程目标制订等方面做出改进,以提升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