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典籍《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门徒的言行举止,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一部语录文集,《论语》是中国优秀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代表。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还广泛地影响着世界的各个领域。该文归纳总结了中国文化典籍的经典代表著作——《论语》在近现代韩国的传播历程,并以《论语》赵骏河译本为例,选取6处事例进行分析。即“瑚琏也”“雍也可使南面”“齐一变至于鲁”“善为我辞焉”“焕乎其有文章”“必有寝衣”。对其翻译失真现象进行改善尝试,期望通过研究给典籍翻译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礼运》是儒学名篇,人们论述其成篇时间和学派属性,都以《礼记》中的该篇为文本,而它经过了后人的添加之后,不少的错误认识却由此而生。《礼运》又见于《孔子家语》,以前,人们以《家语》为伪书,严重影响了对《礼运》篇的认识。相比之下,《家语》中的该篇实际更为可靠,《礼运》就出于孔子弟子言偃自记,当然是儒家的作品。其他如对于《礼运》大同思想理解的失误,也可以得到改正。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专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书中共有四次提到"巧言",三次提到"令色",其中三次为"巧言""令色"一起出现,一次为"巧言"单独出现。本文主要使用文献法,考查"巧言令色"的内涵,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巧言令色"对孔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孔子施教于弟子,是以礼为主课的。司马迁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孔子世家》)孔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以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运》...  相似文献   

5.
在已发现的孔子见老子图中,孔子弟子手持之物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究其缘由,无非是画像本身的模糊性给判断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长清大街汉墓出土孔子见老子图和安丘董家庄汉墓出土孔子见老子图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孔子弟子或手捧简册或怀抱简册。进一步将之与目前所见的孔子见老子图像进行对比,不难得出结论:现存的孔子见老子图中,孔子弟子多手持简册。  相似文献   

6.
试论孔子的教育政策思想陈克守孔子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独立的政策研究者,他毕生都在研究治国平天下的政策。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中,有着丰富的政策思想,而他的教育政策思想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论语》载:孔子到卫国去,他的弟子冉有为他驾车,看...  相似文献   

7.
斯的本义指的是以斧劈木,谓析分。孔子所熟悉的先秦经典著作,往往用它的这种本义。《论语》出现的"斯"字,也经常用它的这种本义或引伸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考察辨析。《论语》中有些"斯"字与它原始本义疏离,从而导致词性和意义的演变,成为代词或连词。这种演变从孔子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到孔子后进弟子那里,演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对《论语》的解读,应该兼顾"斯"字的原始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梳理辨析相关的事象。  相似文献   

8.
东汉大儒郑玄逢汉末乱世而终身不仕,他的志向在他的《戒子书》中说得十分清楚:“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表明要以著述为务,而不事仕进。他所从事的乃是与孔子(即郑玄所说的“先圣”)同样的事业。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试图对尧、舜、文、武、周公等先王和圣人的典籍进行整理,以此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见解。郑玄“述先圣之元意”,落实到行动上就是遍注群经,这可以看作是对孔子所从事的事业的继续。所谓“主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1。事实上,郑玄弟子亦是将郑玄目为孔子,并仿《论语》作《郑志》。郑玄预测到自己…  相似文献   

9.
黄在德  冯海英 《职业圈》2007,(20):52-53
孔子的循循然善诱人,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之境.循循是有步骤、有顺序、由浅入深的状貌,它体现的是教育的智慧.循循善诱不仅需要教师知识渊博和具有教育机智,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深层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师生之间心理沟通和心理相容等等.  相似文献   

10.
黄在德  冯海英 《职业圈》2007,(10X):52-53
孔子的循循然善诱人,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之境。循循是有步骤、有顺序、由浅入深的状貌,它体现的是教育的智慧。循循善诱不仅需要教师知识渊博和具有教育机智,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深层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师生之间心理沟通和心理相容等等。  相似文献   

11.
王公山 《文化学刊》2014,(2):161-170
从文学文献的角度来看,《礼记》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该书保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与故事素材,为后世文学再创造提供了历史真实的依据;其次,该书保存了很多上古文学思想、文体范式,为后世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该书所援引的《诗》《书》、古歌谣等资料,为后世文学文献的整理提供了史料真实的依据。质言之,《礼记》有着独到的文学文献价值,值得后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497年,孔子在众弟子的簇拥下,开始了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相似文献   

13.
艾珺 《文化学刊》2013,(6):183-187
1913年,毛泽东20岁时的读书笔记《讲堂录》中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子、孟子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以《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成千古绝响的范仲淹,与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曾国藩。  相似文献   

14.
引经据典 《论语》为政第二:哀公问日:"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百姓才会拥护你?"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拥护;把邪恶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拥护." 大概公元前480年前后,在列国周游的孔子在弟子们的运作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鲁国.这时,已经七十岁左右的孔子,已成为各国君主所尊崇的"国老",可谓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治《诗》近袭汉代《诗》学,远绍孔子。孔子论《诗》涉及《诗》与政治、《诗》与教化等内容。出土文献《孔子诗论》的面世,为深入研究司马迁与孔子论《诗》之间的关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司马迁论孔子删《诗》旨在突出孔子治《诗》"取可施于礼义"和"以备王道"的思想。司马迁治《诗》传自《鲁诗》,与荀子有深厚的学术渊源,荀子重视礼乐的做法给司马迁以深刻的影响。以《诗》为评判是非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历史与现实的叙述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史记》的叙述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乐记》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在战国时期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在儒家的哲学思想中,音乐从来就不单纯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话:"以乐礼教和,则乐不乖。"又曰:"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了音乐对于人的性情有控制作用和对民众的道德修养有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庄子·天下》篇对墨家学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评点,具体评述了"非乐""节用""自苦""后世弟子倍谲不同"等主张的不合理之处,最后得出"为之大过,已之大循"的结论。《天下》中对墨子个人的评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存在明褒暗贬的意味。《天下》中对于墨家学派的评论是以"道"为参照的,即是以道家的原初性理念为依据,得"道"才能算是至境,自然就会主张顺应自然、遵从本心、无所凭借、顺"道"而为,所以最后才会认为墨子"才士"也,对他的"才"因不得道而无法施展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18.
六艺本为孔子教育学生的典籍,特点是《诗》言志,《书》言事,《礼》道行,《乐》道和,《易》道阴阳,《春秋》道名分,是礼仪之大宗。战国时,孔子地位提高,儒家成为显学,兼有解六艺之《传》出现,故《六艺》被尊为《六经》。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诗论》第28简所评析的是《诗经》中的论"言"三诗。今缕析简文的上下文意,可以将缺失文字略为拟补。《巧言》、《墙有茨》和《青蝇》所写之言皆非良善之言,而是谗言恶语或者是不当之言。简文表明孔子就如何对待这类言语所持的态度。从《论语》等文献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语言观的主要方面,那就是慎言与言而有信。然而,如何对待谗言恶语却没有专门论及。孔子拈出论"言"三诗加以评析,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孔子在这个方面的态度。这对于全面认识孔子的语言观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人"在先秦时期多用于指"如何成为具有某种品德或才全德备之人",并非仅仅简而释之"对他人的成就",尤其是在孔子思想里,"成人"具有开放性的品质。孔子的"成人"观念强调了因境施教和因材施教,主张弟子要有纯粹的仁义道德追求,在整个道德教化的过程中注重对弟子"执两用中"的道德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