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乃旅游之灵魂。”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更好地彰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该文以安康地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安康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归纳总结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创新安康地域文化乃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并提出从“生态+文旅”“毛绒玩具+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多层面提升安康文旅品牌效应,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该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侗族掌墨师,重点探讨了侗族工匠们在无图纸的情况下,直接收集并记录尺度信息的实尺营造方法,以及传承人对墨师文标识系统的应用和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该文强调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建造技艺与工匠信仰习俗相互融合的过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仪式蕴涵的隐喻意义,对传承和认同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通过该文研究为侗族木构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深化侗族文化认识,丰富侗族文化内涵,推动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杨媛 《文化学刊》2012,(4):102-10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侗族以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唱文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由此,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大山登上了舞台,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个体,而是牵涉各种因素的文化共同体,关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它的保护、诠释和传承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势必关乎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拟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为例,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侗族歌唱活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功能.以期揭示侗族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并试图勾勒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守望大学精神,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大连大学在发展的困惑和困难中促成了文化自觉,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先进的文化引领着大连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大连大学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大学能够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可以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并且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高校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培养。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具备极大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该文针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存问题,并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孙泊  陈瑶 《文化学刊》2012,(4):35-40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大学应该是各类大师云集、塑造完整人格、充满自由气息、培育人文精神的场域。大学精神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标识,大学精神的回归和重塑是当前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路径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张昕 《文化学刊》2011,(6):165-167
探析我国竞技武术表演在现实发展中的特色和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和背景,进一步阐述竞技武术表演在文化传承中的文化效用和当代价值,探索性地提出竞技武术表演的创新发展路径,旨在展示中华文化瑰宝的时代魅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该文深入剖析了民族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生命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总和与精神追求的框架。在此过程中,设计创新发挥着连接古今的关键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构,使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焕发出激越的生机。该文着重解析了故宫博物院在立足核心文化资源基础上,实现其文化元素向创新性商品转化的策略与路径。并基于案例的启示,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三大核心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形成系统性认知;运用现代设计语汇进行文化重新编码;明确市场定位与差异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融合应用,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及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转化,方能实现文化认同唤起与商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守望大学精神,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大连大学在发展的困惑和困难中促成了文化自觉,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先进的文化引领着大连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大连大学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大学能够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可以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1,(6):4
引言本质上,大学是一种文化机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高等教育从一般的文化事业机构中逐步分离出来,但它作为文化机构的性质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其形态、功能和使命得到不断地丰富、发展和拓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朱婷 《文化学刊》2022,(12):14-17
福州软木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繁盛衰落,并最终在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获得了传承和发展的机会。本文据此出发,分别论述了软木画的历史沿革和鉴赏要点。研究指出,对待软木画必须从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不同领域,加以传承和发展。在这方面,基于区域文化旅游的实践,为软木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一方面,非遗丰富了区域文化旅游的内容和纬度;另一方面,区域文化旅游提供了非遗传承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年例是粤西人民特有的文化传承,也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其中又以湛江、茂名年例习俗最为突出。随着科技进步,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人们进行娱乐活动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日渐丰富,各种年例习俗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有些甚至被认为是封建旧潮流被抵触。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形式,成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话题。该文从湛江年例发展现状出发,探索传统文化活动在现代的发展路线,研究粤西年例文化在国内当前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如何结合网络新型传媒宣传、文化再创新、创意产品推广等方式弘扬和传承年例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朴明  孙鸣阳 《文化学刊》2022,(7):141-144
本文以“智能+”为时代背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为依托,以助力弘扬滨州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结合滨州市已有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旨在开展数字新技术与滨州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通过研究,对加快滨州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带头兵作用,实现滨州传统文化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的核心目标是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在高校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应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和把握机遇。通过文献综述和对当前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该文揭示了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在教育实施方式、新媒体应用、学生接受度等方面的现状,特别指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内容更新与时代脱节、传播方式的单一性、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积极应用新媒体、制定相关政策与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这些综合策略,不仅可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具有延续性,企业文化必须传承,也必须创新.文章强调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着力创新, 构建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赖廷阶 《职业圈》2014,(11):106-107
要实现中国梦,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耿卫华 《职业圈》2013,(8):13-13
企业文化,或者叫作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准确把握创新企业文化的方法和原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与精神资产。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价值,经历了千年传承与积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推动文化的繁荣进步,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该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要与时俱进,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寻找平衡和统一的路径,以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文化之根中最紧贴生活生产方式且带有仪式感的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冠疫情到来之前,高校及大学生可以通过许多传统线下方式来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然而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使其传承发展更添难度。为此,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视角下民俗文化传承现状进行问卷设计及调查,从调查数据入手分析了在疫情传播下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从认识、意识和路径3个层次进行调研分析,探索出大学生视角下传承民俗文化的创新路径,倡导大学生坚持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莞草编织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传统手工技艺,草编制品曾十分畅销,甚至远销海外,几乎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现代新材料的更新和新工艺的发展,传统莞草编织和众多民间手工艺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该文主要探讨莞草编织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为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大众视野中,恢复大众对传统工艺的重视,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