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中国主题“网红”传播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当前的“网红”内容生态中,生活体验、观念探讨、视频节目和数码智造等四类中国主题的内容格局日趋清晰,持续强化国际传播信息的有效供给;在现阶段的传播态势中,中国主题“网红”开启高速发展进程,以内容收视水平的不平衡局面为特征,揭示了未来内容细分赛道的发展机遇,也释放了视频质量标准提升、接轨国际“网红”市场等前瞻信号。如今“网红”国际传播浪潮方兴未艾,仍需客观审视“网红”传播模式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及强化新媒体传播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旅游打卡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从打卡式旅游现象入手,研究打卡西安用户的文化关注状况及其内在心理需求,旨在探索“网红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通过在抖音平台上检索以“西安”为话题的发布语,选取外地旅游者发布且点赞数大于1万的相关发布语为样本,运用主题分析法对用户关注的旅游核心要素进行研究,发现除文化要素之外,以新奇、娱乐为主的网红要素也成为了旅游核心吸引要素。进一步对发布语进行文本分析,得出在网红现象的背景下,抖音打卡用户在现代性自我认同危机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西安历史文化的结论。最后提出“网红城市”的文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发布中国主题内容的“网红”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红”内容传播力指数评估模型,摸排境外网络平台“网红”传播内容生态,发现当前内容框架由生活体验、观念探讨、视频节目和推荐好物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经评估与境外受众收视需求相适配。对比分析2019年和2020年数据可知,“网红”传播模式凭借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数字文化的经济业态、强调受众反馈的内容生产流程,激发民间文化传播活力,推动国际传播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许家伟 《中国名城》2023,(12):50-55
技术变革不断催生新的媒体形式,也塑造着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格局。新媒体语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传播平台从水平式向纵深式转变、传播模式从广场式向渗透式转变。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城市形象成功转型。洛阳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符号和创新引流元素内容,场景将流量变留量,破圈变网红为长红,加快观光体验转变,促进文旅文创融合,以颠覆性创意为引领,抓牢沉浸式体验风口,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和强化移动端口传播力,关注年轻化消费需求和以移动端传播热点等,助推了洛阳城市形象实现成功“出圈”。西安、洛阳、淄博主要经验为发动参与者主体,表达新集体征象;建构符号化特色,创新载体化叙事;嵌入行动者网络,转译代言人生成。  相似文献   

5.
盛京在作为清王朝陪都时期,政治崇高地位并没有随着清统治者的入关而消失,与此相应形成的独有的特殊文化现象,从古至今被人们所关注。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陪都教育的建立、独特的宗教及宫阙典籍的“双套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新战场,是全球用户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红”作为话题设计的主导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对热点话题的内容创新、传播强度和信息的流动方向具有重要影响,“网红”传播逐渐成为互联网中的有效国际传播。本文从国际社交媒体发展开始,探讨社交媒体“网红”的传播特性,分析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红”数据指标,提出国际社交媒体“网红”的运营策略建议,为推动国际传播阵地建设、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卢霞依 《文化学刊》2024,(3):100-10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以女性为核心的“她综艺”应运而生。现象级“她综艺”系列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将视角对焦于中年女性,成为研究“她综艺”中女性形象构建的典型案例。笔者以该节目为主体案例进行展开分析,探究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共同串连起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成长叙事。而面对“文化工业”复现的问题,《乘风破浪的姐姐》仍然会受到传统的性别意识与资本市场的影响,消费主义对女性形象的限制因素依旧存在,女性的个性化发展难以快速实现。“她综艺”类型节目应摒弃过于娱乐化的浅层表达,走进普通女性的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塑造健康积极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1985年10月通过诗刊《乡土诗人》所提出的中国文化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理论的主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认为:“三化”主张是吻合中国文化国情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问题,我认为:中国文化必须以乡土化为基础、以民族化为支柱、以现代化为高度,从而塑造其辉煌形象。其理论内涵在于忠实于生长的国土,在于灵魂的种子从容不迫地顺应生命之自然,从历史和现实持续不断的递进中拓展民族心理空间,使其张力场在一种动态平衡中保持文化的秩序。 乡土化的理论基础 理论思维必须合乎于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构建文化的通天塔,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中国文化模式属于乡土文化模式,与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地理背景不完全相同。中国文化是以农为主的大陆文化。乡土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国脉所系”的农民问题形成了中国文化坚硬的内核。“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种地问题、吃饭问题,是中华民族一个恒古常新的主题。乡土化基础的形成是文化、政治、经济、哲学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民航企业是建立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与平台。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海外社交媒体为抓手,紧扣“责任、人文、文化、互动、互鉴”等核心要素形成了分众化国际传播的策略体系,向世界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树立起大国民航企业的形象典范,为新时代民航企业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场域的话语权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民航企业在国际传播建设过程中亟需突破圈层壁垒、锻造讲故事本领、增强文化感召力以全方位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0.
宋立  黄大昭 《职业圈》2007,(11X):14-14,9
该研究以江苏扬州城区水域的旅游形象设计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剖析并整合滨水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我们分别从水域生态环境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商业经济形象等方面来阐述,以整合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为核心,从而拓展滨水城市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文旅融合”等领域,江苏省在这些方面领先全国。就研究路径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学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展开,但是彼此形成的合作网络还不够紧密。在研究前沿方面,相关研究主要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注重经济文化层面的发展。基于此,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发展前景提出3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小璐 《文化学刊》2022,(4):214-217
形象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将“形象”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框架下探究外译过程中的他者形象塑造问题。以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的法译本为例,以形象学为理论框架,可以结合法国主流报刊对《兄弟》法译本的评价情况,从文本层面分析译本如何通过平衡身体叙事、回归女性主体意识以及对“文革”“改革开放”等时代特色形象的构建来对原文本的性别和文化形象进行塑造,从而探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与中国文化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红经济"现象是伴随着大批"网红"活跃于网络世界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联合,充斥着张扬的个性及强烈的反传统表现欲的"网红"诞生,并逐步形成自身发展的文化景观。探寻"网红经济"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互联网世界的传播力,明晰其对明星文化、服饰文化、消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能够有效关涉新经济形态在互联网经济中的文化衍生功能和行业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从而达到提升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工作绩效,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文“化”人,着力塑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团队。树立优秀的品格和形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李子柒”和“我是郭杰瑞”为代表的“网红”生产的跨文化类短视频赢得了中外受众的关注,但是视频内容同质化、表现形式单调、传播渠道单一、品牌建设不力等问题也逐渐显现。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和传播格局的演变,须主动建立跨文化传播思维,切实从文化交汇视角出发、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着力生产优质丰富的内容、降低文化折扣效应,改进与拓展传播形式、提高短视频的吸引力,加快渠道融合、促进传播扩面增效,切合受众需求搭建文化社群、增强与粉丝的互动,完善个人品牌形象、打造文化产业链、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化发展模式,从而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秋 《文化交流》2012,(1):74-77
浙江卫视耗资1亿元打造的“聚星风云季”之《男人帮》开播以来红了、火了,一路勇夺收视冠军。作为该剧男主角,孙红雷在《男人帮》中颠覆了他以往所有的电视形象,首次以“时尚先生”“斯文宅男”形象亮相。  相似文献   

17.
弘扬屈原精神、传承端午文化,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举旗帜”工程,是创造性传承世界非遗的“聚民心”工程,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育新人”工程,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文化”工程,是精准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展形象”工程。建议以“全民抗疫节”为端午节日定位,以全民教育和数字化为手段,紧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中医药文化振兴和文化旅游产业链,讲好屈原精神、端午文化的爱国主义故事、公共卫生故事、诗歌文化故事、文旅融合故事,通过采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项目保障措施,重点实施“八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18.
冰心“母爱形象”之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贯穿于冰心一生 ,本文从以“母爱形象”为文本特征的冰心爱入手 ,分析构成冰心“母爱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与五四反叛精神相生互应的政治资源和与现代启蒙意识同进共长的宗教资源 ,指出二者资源正是使冰心的“母爱形象”拥有鲜明原则性与恒久稳定性之奥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到来,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会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大众需求也随之提升。大量城市网红建筑及“打卡点”的出现表明建筑设计传播过程已不能忽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社会公众与城市文化生活联结的“桥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建筑设计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与公众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理论提出以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为底线,通过建筑外界面视觉感官建立第一印象,通过建筑文脉符号加快信息传播及接收速度,通过开放公共的内部空间体验加固信息传播效果,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丰富建筑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公众感官体验。最后提出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拟态传播环境促进建筑信息传播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牵手九曲溪     
武夷山是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它以独特的魅力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倾倒。五夷山的重要景点便是九曲溪。在暮春的一个朗朗晴日,我怀着一颗朝圣者般热忱的心,与她牵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