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异族通婚家庭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异族通婚家庭在"随谁的民族,姓谁的姓氏"问题上,普遍采取了婚生子女"随母亲民族,报父亲姓氏"的做法。此种姓氏的异化现象使少数民族在短时期内增加了许多外来姓氏,冲击了少数民族的姓氏秩序的稳定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立异族通婚家庭子女"随谁的民族,报谁的姓氏"的制度,以达到个人身上姓氏和民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王泉根 《文化学刊》2015,(1):24-34,2,241
先秦"姓、氏"有别的制度,决定了"氏"在先秦有着特别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先秦"氏"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社会身份等级与婚姻嫁要依凭这两点,而后者又确保了中华民族的人种素质,并直接影响到古代的婚姻制度。秦汉姓、氏合一,是中国姓氏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文化习惯与姓氏制度一直延缓至今。  相似文献   

3.
《史记》所载的屈原名字符合历史实际,原是字,平是名,这从司马迁对人物称谓的调遣方面可以得到证明。《离骚》提到的正则、灵均,是作者从原有名字演绎出来的美名,采用的是文学笔法。屈原两个系列的名字,在意义上存在纵横两种方式的关联,名和字横向关联,真实名字与虚拟名字形成纵向对应关系。屈原两个系列名字的纵横关联,分为两个层次,有表面层次,有内里层次。屈原名字还与姓氏存在意义关联,名字是作为姓氏所含意义的弥补而出现。中国古代姓氏与名字的意义相联结,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歌谣是反映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民族旅游逐渐走向市场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挖掘纳西族歌谣文化的旅游功能,发挥它在旅游景观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文章对纳西族歌谣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秦汉以降,庶人有姓,但学界对于庶人有姓的理解却存在争议,一说秦汉庶人皆有姓氏,一说秦汉庶人姓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普及过程。本文结合秦汉史料,认为姓氏是个体家庭的血缘符号,庶人既然拥有个体家庭,则庶人应该有姓氏,这一结论也可在已出土的汉简材料中得到印证,不该存在所谓姓氏普及化或平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展华 《文化交流》2012,(12):71-73
台湾人习称家为"厝",意思是安身的住处,如家宅叫"厝宅",祖家叫"祖厝",家里人叫"厝内人",房东叫"厝主",房租叫"厝租",房地产契叫"厝契",乔迁新居叫"入厝",等等。台湾所属市县含"厝"的地名相当多,这些"厝"大都是同姓人聚居的地方,联系姓氏根源与宗族关系,显示出古色古香的部落色彩。位于台南玉井、楠西间的江家古厝,是人们公认的全台湾最大且保存相当完善的闽南式传统农村聚落。江家古厝占地面积3.5公顷,保留了130多栋房屋,其中多栋有百余年历史,包括土角厝、竹编厝、铁皮  相似文献   

7.
正山水优美的乡间,有许多从古代农耕社会绵延下来的血缘村,大家聚族而居,辛劳生息,乡风醇和,历史遗存和人文传统保持得特别完好,在当今很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浙江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深澳村,青山相拥,碧水环流。这两个村都是复姓申屠的直接血缘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桐庐申屠氏的由来按姓氏渊薮,申屠一姓是中华人文初祖炎帝神农氏十五世裔孙伯夷之后。  相似文献   

8.
以姓氏为资源的中原根亲文化,主要是以中原姓氏、历史名人为文化依托,以姓氏文化为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其文化根源是根亲,通过姓氏来溯祖追源来实现血脉相继的目的。中原根亲文化是中华民族落叶归根思想的典型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是对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它已经成为海外华人寻根问祖最重要的依据,从而激发炎黄子孙深刻融入在血脉中的爱国情怀与建设共同精神家园的热情,进而对地方精神文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郭风岚无论是研究神话,还是追寻姓名与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回避不了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这类问题,因为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不仅是我们追溯姓名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们追寻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发生和发展进程的起...  相似文献   

10.
阜阳巨变的原因之一是近300万打工族的劳务大输出。阜阳农村实行责任制和农业机械化以后,不少的农民处在了“3个月种田,1个月过年,8个月空闲”的状态。多余的劳动力先是自发地,后是有组织地向需要劳动力的地区流动。在北京西客站,参加施工的两万工人中,有1.5万是农民,其中也有不少阜阳人。阜阳打工族已经遍天下。全国除了台湾省以外,其他各省市都有阜阳人,1994年就达214.7万人次,年收入估计有30亿元左右。因此当地有一新民谚说道:“打工跑外乡,一年盖新房,二年娶新娘,三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的文字,一经称为姓氏,就会另有读音.例如: 仇本是仇恨、仇敌意.但是作为姓氏有几种读音:一是qiú,二是gǒng,还有念chóu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乡约推行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明代乡约推行的特点曹国庆乡约的倡行,是中国古代乡治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现有的资料考查,乡约盖渊源于周礼读法之典,州长、党正、族师咸以时属民而读邦法;其滥觞于北宋蓝田四吕兄弟,以《吕氏乡约》为后世作则;大张于里甲毁坏、社学失修、朱明统治出现全面...  相似文献   

13.
大石盖墓在我国东北、东南地区均有分布,其族群、时间、空间和考古遗物均不同,但墓葬形制本身相似。我国东南地区的大石盖墓在浙江一带较为集中,而东北地区的大石盖墓多与石棚墓共出,分布在辽东半岛与吉林省中南部。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东北、东南大石盖墓的主要类型及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石盖墓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2020,(4):F0003-F0003
2020年度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课题研究项目招标工作现已结束,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公示,中标结果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2020年度中国翻译研究院课题研究项目招标工作现已结束,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公示,中标结果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  相似文献   

15.
在华夏之邦 ,河南淮阳陈氏家族繁衍甚众 ,生齿颇多。自古及今 ,其宗族生息播及大河上下 ,长江南北 ;甚而 ,在海外一些有关国家和地区 ,其族人也举目可见。这一家族根系深远 ,枝繁叶茂 ,当今人口逾七千万 ,约占国人总数的 6.8% ,名列中华十大姓之第五 ,仅次于张、王、李、刘四姓 ,堪称神州名门望族。同时 ,与陈姓同源异流或由其衍生出来的姓氏多达 40余 ,个中田、胡、姚、孙等均系中华大姓。更不用说王姓一支、袁姓一系 ,也为陈姓递传一脉。若把此等外姓支流亦归而纳之 ,其人口数量之大 ,实无出其右者。一言以蔽之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陈姓…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人的姓名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是其民族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反映不同文化内涵,体现其社会、文化、民族关系等特征。对鄂伦春族姓名的研究,史禄国、凌纯声等人在20世纪上半叶研究中国北方民族时有所涉猎。近些年来,学者们也对鄂伦春族的姓氏发展历史、命名原则、名字含义等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从国内研究现状出发,梳理学界研究鄂伦春族姓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辽代,渤海人与契丹统治者有着灭国之仇,所以二者总有一种民族对立情绪,虽然有的渤海人在辽代也得到重用,但从总体来看,渤海人在辽代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到了金代,由于金朝统治者提出“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号,所以渤海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女真统治者的盟友。许多辽东的渤海大姓在金代政权当中担任显赫的官职,他们之中还有的与金皇室联姻,故辽东渤海人与金朝统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金朝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叫作"族刑",其顶级刑罚是"株连九族"。所谓"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而领受刑罚。古代的"族刑"始于秦始皇。当时朝廷制定的残酷刑罚是"夷三族"——一人犯罪,"三族"都跟着倒霉。当时的"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对"族刑"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19.
苏志坚 《职业圈》2005,(2):28-29
推陈出新,策划人叫卖姓氏 王光杰的老家在湖北省孝感市,1993年5月,学习哲学社会学专业的王光杰带着满腔抱负来到了深圳这个新兴的移民城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被"族新语,频繁地出现在网络、报刊及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并迅速地发展成为"被"字被网民选为"2009年汉语第一字"的状况。其实,这种新式用法的"被"族新语,起码萌生于1993年,其"被"的意义已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被"族新语的涌生与流行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文章在对不同形式的"被"族新语的跟踪观察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被"族新语的衍生路向、"被"义、"被"族新语的结构特点,以及与一定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