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CBI教学理念顺应了我国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新要求,对改革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是在CBI理念框架下探索德语专业高年级阅读课教学改革,重点探索以一部名家名著为依托的"文学专题课"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操作方法,以期改变课程内容撕裂、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的落后状态,进而探索语言能力培养和人文素养提高的最佳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日语学习者掌握和运用日语,也为了向日语会话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有必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汉语母语者、日语学习者及日语母语者三类群体的谈话展开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三类群体的相谈谈话中出现的“提出相谈的话段”(A部分)展开模式和“确认回答的小话段”(E部分)的特征,发现关于A部分的展开模式,汉语母语者、日语母语者都偏好使用模式(1),而日语学习者则偏好使用模式(2)。关于E部分的使用特征,汉语母语者和日语学习者在向对方确认回答时,使用的方式较为相似,多采用类型(3),而日语母语者则相对多样化,除类型(3)外,也较多地采用类型(1)和类型(2)。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德语DWDS语料库《时代周报》2012至2017年的语料数据,选取21个德语双及物动词,对以这些动词论元为中心语的3 126个关系结构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一方面讨论了德语给予义、取得义、剥夺义和准予取义双及物动词论元成分在关系化能力上的差异程度,另一方面也探究了不同论元关系化时的句法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就此类动词的论元在关系化能力上的差异程度而言,施事超过与事的倾向最为突出,受事超过与事的倾向居于其次,而施事和受事之间则差别最小;(2)以此类动词施事为中心语的关系从句总与主动态共现,以受事/与事为中心语的关系从句还跟与之频繁共现的过程被动态有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除了传统的疑问句,陈述句同样可以用来执行提问这一社会行为。该文基于知识论的视角,以日语日常会话语料库为中心,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日语日常会话中用来进行提问的陈述句形式及其交际功能。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检验理解他人发起这一修正类型,主要通过“それで/で/じゃあ~んだ”“それで~ってこと”“じゃあ~”“~んだ”“~ってこと/ってやつ”“理解+が”“在先行话轮的语法结构上附加元素”等形式对先行话轮进行回述、澄清、推理和确认以达到检验理解的目的。另外还有用来进行信息寻求的“引用传闻”和其他一些不完整不充分的信息断言等陈述句提问形式。  相似文献   

5.
郑甜甜 《职业圈》2008,(6):181-183
大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他们的会话能力也是整个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最差能力之一。如果大学生能够在会话过程中巧妙地运用特定的会话技巧和策略,就能够弥补语言知识的缺陷,从而跨越语言文化障碍,使会话得以延续,以期达到提高英语会话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胡小东  刘征 《职业圈》2013,(36):146-146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管理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为加快大学生成长成才步伐,帮助使其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促使个人目标同公司目标的有机结合,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作者根据当前实际,结合作者工作实践,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培养方式方法,以促进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培养机制,指导大学生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开好局。  相似文献   

7.
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其构词方式在客家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派生词的使用,反映了客家方言显著的地域性构词特点。该文以梅县话谚语中使用的派生词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派生词进行界定。其次,分析派生词的构成。梅县话词缀系统较为完整,包括前缀、中缀和后缀,因此总结出派生词的3种类型:前加式、嵌入式和后加式。最后,揭示梅县话中派生词在语言结构上显著的地域特点。梅县话的谚语是梅县民俗文化的载体,其词汇的使用极具地区特色,值得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此之后,国内外众多媒体都对双碳目标进行了持续报道。该文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在线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关于双碳目标的22篇德语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以臧国仁的三层次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凡·戴克的新闻话语分析,在高、中、低三个层面,分别从宏观新闻主题、中观议题内容和微观语义的视角,对新闻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新闻在线关于中国双碳目标的德语新闻报道呈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值得信任和务实的领导者形象。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学术资源、研发优势和年轻又有活力的消费群体等特点,以馆藏文化、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为创意来源,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大学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设计等活动中融入文创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等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与推广本校学术传统,形成学校品牌效应,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高校图书馆文化和高校专业建设的良好互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同时既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也使图书馆文创工作得到了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话语权力理论为理论依据,分别从打断类型、打断位置和打断目的的角度对高中英语课堂话语中的打断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课堂话语中言语打断现象的产生和权势的关系。结合语料分析,发现课堂话语中以教师的打断为主,其打断位置较多出现在话语开头和中间,教师打断有帮助型、控制话轮型和无目的型三类。这些打断特征由师生之间权势不对等导致,其中,资源差异导致的权势不对等造成帮助型打断,地位差异导致的权势不对等造成控制话轮型和无目的型打断。  相似文献   

11.
张欣 《文化学刊》2014,(1):125-12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水浒传》库恩德语译本《梁山泊的强盗》为研究对象,结合译介学及文化翻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仔细研读《水浒传》原著及库恩译本的基础上,分析译本对原文所做的翻译操作以及对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处理;同时解释中德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及个人价值观对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一茗 《文化学刊》2023,(12):147-150
敬业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以仁为业、专注务实、精益求精等内容,体现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儒家敬业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相契合,能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提供思想引领和实践驱动,将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多渠道相互配合,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导师指导,宣传优秀典型案例,建立实践记录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质量,展现当代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外语专业大学生肩负跨文化交流、推动对外开放,把中国融入到世界大格局中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外语类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外语专业大学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等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为该领域思治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海霞 《职业圈》2007,(4S):74-75
文章采用自行研制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表对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和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从而依此提出响应的干预对策和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环境设计专业是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可以为企业培养环境设计类人才.该文通过论述景观风貌和景观感知概念,提出了基于景观感知下的大学生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原则,同时结合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大学生环境设计教育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实训、项目案例、问题导向等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对话言语描写来展开人物冲突与推进情节发展,对剧本的言语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戏剧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该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行事行为维度对《推销员之死》中父亲威利与儿子比夫的对话片段展开行事行为话轮分析,旨在揭示剧中父亲威利与其儿子比夫之间冲突的本质与根源。研究发现,父子对话中批评性传达以及否认性回应等行事行为是构建戏剧人物冲突的主要话轮模式,而行事行为类型中具体的言语内容,更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是该戏剧人物之间冲突形成的本质及根源,表现了以威利为代表的普通美国民众对美国梦的物质化与理想化解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以汉族大学生为主的高校就读时会遇到文化难以适应及人际信任问题,进而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文化适应、人际信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人际信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信任在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来说,文化适应的不同维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方式不同:汉文化适应通过人际信任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而本民族文化适应直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针.文章从大学生荣辱观践行的角度,阐释了大学生荣辱观的内涵,提出了践行荣辱观的原则,探索了大学生荣辱观践行机制的建立,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