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虞军 《天津教育》2024,(7):162-164
<正>地理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指通过地理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然而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仍然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法认识到如何采取行动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3.
王有萍 《知识文库》2022,(19):181-183
<正>在核心素养培养、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人地协调观是重要内容,指的是学生能了解和认知地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探究和分析人地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各种问题,最终实现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良好培养。高中地理的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能牢牢掌握充足的地理知识,还需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4.
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用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维 《甘肃教育》2023,(21):67-70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地理素养,对初中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增强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健全评价方式,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教学倾向是教师生成核心素养教学行为的前提,对学生最终习得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分析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和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对地域分布广泛的60位地理教师样本进行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及各影响因素水平测评,分析结果证实,地理教师的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受人地协调观教学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同时又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师的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教师要有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教学态度;要加强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主观规范培训;教师要改善人地协调观教学知觉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是初中地理教学重要的育人价值所在。“人地协调观”是关乎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观念”,包括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基本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8):136-137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融合到各学科课程中。初中地理教学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知识判断理解能力提高,树立正确人地协调观,客观理解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渗透培养实践研究,提出了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河西走廊这片热点区域为例,阐述如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三个角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和谐"对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地协调观要素,可为地理课程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提供重要情境载体。文章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教学情境载体,探讨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路径:充分挖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人地协调观要素;利用遗产的完整情境,让学生整体、系统地理解人地协调观内涵;从遗产的时间维度,让学生真切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并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地协调观是考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开展人文地理教学,将地理教学活动和人文因素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落实学科素养,达到学科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在知识范畴和能力属别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将原理规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理解人地协调观;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相结合,内化人地协调观;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相结合,践行人地协调观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3.
赵媛  黄婷 《地理教育》2024,(5):59-62
李旭旦先生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与地理教育家。本文通过对李旭旦先生发表的文章及相关书籍资料等的整理,从教学目的观、课程观、教学方法观等方面,探讨李旭旦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李旭旦先生始终将育人置于首要地位,将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倡导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此外,李旭旦先生重视地理教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地理教学能力和地理野外实践能力的锤炼,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地理教育思想在今天甚至未来的地理教育中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人类和地理环境在协调发展方面的观念和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人地协调思想,利用案例教学法对人地矛盾的现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新时期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便于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措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6.
围绕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这三方面的素养标准与要求进行有效渗透。教师不妨细化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区域认识意识;在课堂导入时创设具体现实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课堂教学时提出有效教学问题,提升学生基本的地理实践能力。只有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涉及的范围广,包含了中学生成长需要的地理认知,涉及的地理知识不仅需要学生从书本中汲取,还要从各种媒体和书籍中获取,地理课堂更是中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的交流,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供帮助,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本文从中学生对香港已有的知识水平展开调查,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结合,对八年级下册香港这一节进行教学设计与创新,希望能够在家国情怀的理念下,优化香港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将情思课堂渗透在教学理念中。  相似文献   

19.
朱尚坤 《地理教育》2024,(S1):74-77
<正>一、引言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022年4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并指出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直接影响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基础上,开发了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量表。运用此量表对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该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整体较高,但各指标有所差异,知识教学与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相比水平略低。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整体专业素养较高;研究对象教学理念较先进;研究对象团队协作能力强;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知识准备不足;课时不够等因素影响了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对策:制订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提升目标;加强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内涵、表现和测量指标研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优化教学方式;设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自我提问清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