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语言资源丰富,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中亚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呈现出群体的特性与个体差异性。本文从学术适应、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跨文化适应总体情况四个维度对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总体上属于中等程度的适应,学术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优于心理适应情况。中亚留学生的语言背景、人际互动、中国文化认同等因素对其跨文化适应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受不同文化影响,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较为严重的语言障碍,影响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该文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详细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障碍,通过分析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水平,促进来华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吸引更多留学生进入中国,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国际化是一个趋势和热点。该文从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心理适应、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文化传播状况方面着手,采用问卷调查与课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真实现状,与此同时对高职院校留学生不适应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正确引导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对国外学生的吸引力逐渐提升,到中国寻求高等教育的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增加更为显著。留学生教育对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知华友华爱华的人力资源、提高中国影响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来华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时的适应状况如何,该从哪些方面去改善他们的跨文化适应,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教学适应三方面度量和分析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并探索影响他们适应的多种因素,最后从个体、学校、政府三个层面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大量外国学生开始到我国留学,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这些留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给留学生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有利于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留学生本人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该文首先阐述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其次分析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就跨文化心理适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规模日益庞大,这对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该文从来华东盟留学生的教育情况和生活现状出发,结合跨文化适应理论,阐述来华东盟留学生在社会文化、心理和学术适应方面的障碍表现。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推进汉语与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使用新媒体促进双方沟通、开展多层面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数据提供精准帮扶、提升管理队伍国际视野与服务水平六大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教学人员提供帮助,对来华东盟留学生解决跨文化适应障碍问题、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日益增加。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为进一步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声誉等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究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变得极为必要。该文以地方高校H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社会生活和文化适应、学习适应及心理适应3个方面了解他们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而分析影响他们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跨国家、跨地区的学习和交流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留学门槛不断下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外出留学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留学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蓬勃发展,由此产生的海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开始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将国内外学者针对海外中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调节策略等方面研究成果做进一步整理总结和归纳分析,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进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高等教学规模的不断拓展,进一步扩大了来华留学教育数量,对现阶段留学生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逐渐构成留学生跨文化管理新问题。拥有不同文化特征的留学生进入高校校园当中,给留学生之间、留学生与中方学生之间带来一定的文化差异,给留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现阶段主要是以以人为本教育观念为基础,学生跨文化管理具有较强服务性,跨文化管理意义在于能更好服务来华学生,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发展性内涵水平,促进留学生专业知识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在管理中实现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既提高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在内的各方面认识与理解,也充分合理利用校内的国际性资源。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东南亚国家6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他们在云南高校学习的跨文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学习活动理论的框架下,影响东南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主要外在因素排序为:学术汉语环境、课程教学、社会交往与支持、经济状况等。基于研究结果,该文针对云南高校招收和培养东南亚汉硕留学生进行了学术汉语环境、课程教学与社会交往3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王端 《文化学刊》2008,(3):117-121
民俗语言又叫"民间语言",是指广大民众口头传承的,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语和套话。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既是一种民俗事象,同时又是其他民俗事象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语言往往容易成为交际障碍,影响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解说是帮助留学生跨越交际障碍,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民俗解说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不同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民俗解说还要从当代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出发,兼顾历史变迁和地域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饱满的热情、开放的胸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民俗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至关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然而,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需要创新和实践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意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该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创新的方法和实践的经验来提高英语思维,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跨文化环境,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有利于留学生的自我修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因此,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基于跨文化视角积极研究日本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把握语言艺术特征具有现实必要性。日本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表达倾向,在日语学习以及日语文化学习中应以日语语言艺术特征的把握为前提,实现跨文化视角下语言规律学习与日语文学研读的融合,真正把握语言艺术的多元风格,并产生多元化的文化认知。本文主要就跨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问题进行探讨,在总括日语语言文学中语言艺术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中日文化的典型案例——茶文化,探明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以指导跨文化的文本阅读与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衡量了我国外语语言教育的能力,也是我国教育面向全球化、现代化改革的选择,因此当代高校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语言学科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现代的转变。而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语言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主观态度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情况和跨文化交际的自我认知进行调查,以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以期帮助高校找到语言教学改革与调整的方向,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薄弱”“中国文化失语”“缺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兼具英语语言能力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传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注重我国传统文化要素,可以丰富英语语言学习内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平等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语言学习的路径,可从4个方面着手:(1)完善英语学习大纲,修订学习者的教材;(2)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3)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学习内容;(4)将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纳入英文能力测评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误把对应的语言、文化或行为等值化,没有考虑到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由此而产生误解和冲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等值语言翻译、非等值文化、非等值非语言行为等成为影响等值沟通的障碍,其根源涉及语言理解、模式固定化、文化敏感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因此,等值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促进跨文化有效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古迪康斯特的焦虑/不确定性管理(AUM)理论,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中国赴英留学生在英国本土大流感爆发时期的跨文化焦虑。调查发现,AUM理论八个变量中二语能力及客居国文化知识为大流感爆发时期影响留学生跨文化焦虑的主要变量,与流感未爆发时期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大流感对留学生的跨文化焦虑没有直接影响;通过访谈发现,留学生由于网课形式与英国教师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以及由于英国人对待疾病的不同态度从而产生社交焦虑。研究还调查了留学生面对跨文化焦虑采取的具体措施,发现除了有意识地锻炼英语口语能力及增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之外,大多数留学生在流感爆发期间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来缓解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彰显了少数民族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与边境国家有着语言一致、近缘和熟悉的特色。CLIL作为内容和语言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外语学习和学科内容学习进行科学融合,为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学科探索和跨文化能力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西部少数民族的区域语言优势,以及少数民族作为多语习得者的习得特征,以CLIL内容语言融合的模式突出语言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双聚焦,能够有效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多元语言文化意识、多语能力、以语言探索学科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亟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各领域国际化人才不但承担着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职责,更承担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需要具备较好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能力、跨文化语言思维运用能力、跨文化思辨与话语创新能力和跨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力。在国际传播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转变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培养多元路径等方式,建设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