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众多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对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研究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之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均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汉语...  相似文献   

2.
程勇豪  张啸 《文化学刊》2022,(9):168-171
汉字简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开始,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汉字始终都贴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相应的简化。而这也要归功于贴合文化传承的汉字简化规则。从文化传承视阈对汉字简化过程进行分析,除了能够从文化角度进一步论证汉字简化的合理性,更能深入探究汉字文化的发展模式和传承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其文化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方文化。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共谋发展,才能互利共赢、持久发展。该文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探析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共谋发展的必然性,共谋发展中面临资源未能共享、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体系不健全、专业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困境,提出开发相关文化衍生产品、文化资源共享方式多样化、打造专业研究团队等共谋发展路径,为双方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化内容和底蕴,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和意境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懂得在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创作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提高对汉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意境分析能力,对汉语言文学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特点,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其次阐述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语境的创设意义与价值;最后提出提高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5.
周宛 《文化学刊》2024,(3):189-192
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研究图书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对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探讨了图书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邱茂莎 《文化学刊》2022,(9):196-199
汉语言文学是深层剖析我国语言应用之美的重要参照内容。古往今来,人们将基础行事思想融入到语言交流之中,又将上下求索、历史沉淀后的精要思想渗透至文学作品中。汉语言文学作品之魅力,在于运用语言之精妙,意境营造之独特。无论叙事或抒情,其都有引人着目之“皮相”及令人读后感触颇深之“骨魂”。展开汉语言文学语言运用与意境营造的分析,可有效地增强当代学子文学素养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及意境营造的作用;其次,进一步探索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创建的内涵;最后,以部分经典文学作品为分析实例,进一步延展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创建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环境下网络语言迅速风靡,而网络语言也与传统汉语之间存在显著区别,甚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在范围、应用及理解上均有所差异,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有效规避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逐步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背景,应当做好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协调,针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学习汉语言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开设早、辐射广的主干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课堂,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并未随着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式等,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受阻,导致大部分高职生缺乏学习兴趣、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逐渐下降,因此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进程,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该从汉语言文化专业高职生学习现状入手,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浩浩汤汤,底蕴深厚.该文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阐述黄河的文化渊源、价值传承、发展和复兴,讲述黄河故事,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凝聚和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血泪与汗水,描绘了华夏大地上的大好河山和花草树木,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力量,直到现在,依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无穷无尽的光辉。正因如此,该文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切入点,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逻辑内涵,并探讨其现实意义,列举出实践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够给同行文化工作者注入更多新奇的灵感。  相似文献   

11.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传统剧目内容丰富、包含范围广泛。秦腔反映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和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思想、善恶有报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等,意义非凡。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该文首先梳理了秦腔传统剧目的篇目,其次探讨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所在,最后对其当代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从戏曲动漫文化创意的挖掘、戏曲动漫产品的开发、传统文化与秦腔的联系等方面开拓思路,对秦腔传统剧目服饰分类进行创新尝试,发挥新媒体对秦腔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期为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南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博的内涵体系,同时也存在着听赏难、学习难等问题,还遭受着流行音乐与新兴社会文化的冲击,种种因素造成了南音不容乐观的传承境况。该文基于福建高校,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分析南音在高校中传承、发扬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发掘南音的文学性特质与当代思想教育价值,从而提出南音在高校中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岚 《文化学刊》2024,(3):162-165
在当代社会,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抹消,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亦不容忽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发展,这使得现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持续进步。由此可见,现当代文学既是传统文化的自然延伸,也是其精神内涵的继承和拓展。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现当代文学是如何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当代文学的范畴内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茵 《文化学刊》2024,(3):112-115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动画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媒介,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拓展动画的艺术内涵和商业价值。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与动画IP设计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是当前动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琴文化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优美独特的音色和浸染千年文化形成的悠远意境,即使跨越漫长的历史更迭,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江苏大运河一带,是古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极负盛名的古琴文化发展繁盛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古琴名家大师,对于古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大运河江苏段古琴文化为例论述中国古琴的古典美学意蕴、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当代传承价值,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古古琴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程霖 《文化学刊》2022,(3):14-17
地方民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环,体现出特定区域内人们的精神面貌和风俗民情。在我国,民歌种类众多,大到省份小到地区,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在国际舞台。随着当今社会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地方民歌发展危在旦夕,地方民歌在社会中生存的空间急剧缩小,这也成为地方民歌传承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越来越重视,如何将地方民歌作为地方文化特色传播给世人,让更多的人认识民歌爱上民歌。本文提出新的传承与发展观点。希望通过对地方民歌艺术表征探究,对地方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文化在电信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律文化的作用,文章就法律文化在电信企业文化构建中的价值问题进行探讨,并认为只有具有很好的法律素质和很强的法制观念的企业,才能建设和发展强有力的电信企业文化,并最终有益于提升电信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韩冰 《文化学刊》2022,(5):121-124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是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乡村振兴、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系统回顾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从研究领域发展变化特征、研究取向特征、研究主题的回顾与分析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得出实证研究缺少理论支撑与文本研究缺少实践验证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展望,从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实施提供启示,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川渝红色文化内涵深厚、形式多样、分布广泛,为本土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基于语言的属性、地方高校生源特征及川渝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挖掘性,川渝红色文化与本土大学英语教学相互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川渝文化自信心,提升大学生对川渝红色文化认同感,助力大学生讲好川渝红色故事,推动大学英语本土化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川渝红色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传承与发展,就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拓展红色文化英语课外活动、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建设红色文化资料库,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守望大学精神,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大连大学在发展的困惑和困难中促成了文化自觉,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先进的文化引领着大连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大连大学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大学能够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可以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