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非遗产业化势在必行的趋势下,作为非遗的重要载体之一,非遗传承人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该文以东莞莞香为例,剖析非遗产业化过程中传承人在新时代发展时期面临的困境,生产效率低、从业收入低、后继无人等是传承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该文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为非遗传承人走出困境、创新发展非遗产业提供新思路,助力推动我国非遗产业化进程和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春阳 《职业圈》2013,(8):74-76
江油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李白文化产业是江油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江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李白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了江油李白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目的是依托李白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江油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李白故里。文化江油”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大省,云南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民族文化强省,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如何既可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云南文化产业化的现状及重要意义、产业化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莞草编织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传统手工技艺,草编制品曾十分畅销,甚至远销海外,几乎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现代新材料的更新和新工艺的发展,传统莞草编织和众多民间手工艺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该文主要探讨莞草编织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为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大众视野中,恢复大众对传统工艺的重视,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焯 《文化学刊》2010,(6):120-123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可窥,统筹协调、一体化格局和产业集聚度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应该基于自然、历史、人文和制度因素为考量,创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原生优势文化资源为主的现代产业化模式,以消费新势力为主的文化新生资源的拓展与培育模式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略探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震铭 《文化学刊》2010,(1):129-134
文化旅游是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扩展文化旅游吸引物,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张扬和创新主题化、个性化文艺演出,形成有影响力的演艺品牌,促进辽宁演艺旅游产业发展;保护性利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商品、纪念品产业;运用影视传媒形式,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辽宁文化旅游研究和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加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7.
徐娜  屈晓静  骆静静 《职业圈》2012,(23):103-103
一、科技创新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一百多年来,人类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断改进,形成了科技运用与文化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电影、电视、广播等多元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文化产业的萌芽。而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让文化产业成为融合多种技术群因子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8.
李阳 《文化学刊》2010,(3):154-158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软实力,很快便显示出强大的全国性和全民性的动员力量。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标志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品牌效应更是一种能带动地区经济产业化联动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借助于中央及时出台的一系列扶植文化产业的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在近期内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并使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出现逆势上扬的态势。以此为契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岑孝清 《文化学刊》2012,(1):128-133
产业革命使文化发展产生了飞跃。一方面,它促使文化产业化,使文化成为了人机结合基础上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的创造精神产品的产业;另一方面,它促使文化管理产生飞跃,出现了文化系统工程和相应的文化工程技术科学。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及文化产业管理,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钱学森关于产业革命及其文化产业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09,(6):39-39
郭秀丽在《实践》2006年第21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必须以内容的独创性为目标。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其灵魂的产业。文化产业内容生产要素与细节的研发与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用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数字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金华依托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义新欧”班列起点的区位优势,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引领数字文化消费新趋势。针对其优质内容缺乏、数字化转化不足、集聚低级和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从优化供给质量、强化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生态3个层面提高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驱动力和生命力,使金华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张科 《文化交流》2010,(1):5-11
2009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明确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属类,和影视、出版、动漫相并列。这就厘清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的文化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独特,研究甘肃地域文化产业化可将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相应的文化产业,以期提振甘肃经济,同时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目前,甘肃地域文化产业化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文化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业设计、文化资源内容与价值不相匹配、缺乏吸引投资的项目、缺乏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等。本文首先阐述甘肃文化产业工业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甘肃文化产业与工业设计的有效契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就是利用文化资源。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利润创造是其核心,文化企业是其载体。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判断。近年来,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柳州是一个老牌工业城市,具有汽车、冶金、制造等众多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面临发展动力不足、融合度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市场主体不够活跃等问题。该文根据这些困境提出了发展路径:优化制度供给,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资源深度共享,开拓融合产业边界;科技引导,以工业化思维育新板;通过文化产业打造网络长红城市等。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柳州的经济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柳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可以为柳州及其他工业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莲花  高静文 《职业圈》2007,(4S):55-57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文化产业做哲学审视,它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资本主导化、产品文化化、产业发展人本化。  相似文献   

17.
自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经济、新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承担着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使命,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该文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和分类进行阐述,然后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数字文化为重点,提升文化产业高质量品牌,建立文创产业人才智库,推进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等建议,以期增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和影响力,为相关管理部门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迎来了新的高点,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声浪也越来越高,而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试图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以拥有多民族聚居特点的南宁市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构成内容、形成创意,以及实现发展。研究发现,南宁市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五大发展模式,这五大模式的形成,正是由于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基于这些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创意内容,民族文化产业的参与者通过整合创意内容,构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创意内容是关键,是当地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乡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文化资源,在产业化的带动下,对实现乡村经济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同样具有深刻的发展启示。对此,我们要坚持乡村文化自信、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建业 《职业圈》2011,(33):14-14
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中,文化软实力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已经成为了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同时也为了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