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教学案例,作为课改的一只“麻雀”,用来时时地解剖,成了推进课改精神进课堂的抓手。从教育教学角度看,一节课中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对照新课改要求,只有时时总结教育教学成功的地方,不断反思教育教学中的缺陷,才能扬长避短,把新课改落到实处。从这个层面上谈,我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每一本课改方面的文献、文件,每一份教育教学的报纸或杂志上看到;新的课改动向和热点,可从每一个与教育有关的网页上查到,而真正由新课标指导下的社会行为,却是笔者参加“教导主任培训班”青岛之行后最大的收获。在此,笔者暂不谈那里的教师,也不说那里的学生,只想说说看到的和想到的社会与新课改之间协调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学校举办“新课改教学能力竞赛”,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中一些明显的变化,也发现因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把握不到位而出现的各种问题,更主要的是由此而引发的我们对课改工作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谢秋平 《教学考试》2022,(52):40-41
<正>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越来越深入人心。对“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等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同时,“此轮课改是不是一阵风”“只要有高考存在,就会有竞争,课改就是做做样子”“课改是作秀用的,要分数还是得按照老办法”等说法在一线教学中不少见。如何真正转变教学与评价的理念,使新课改理念落地生根,是每位一线教师都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的理念走进语文课堂已经七年了。回想这走过的七年,课程改革可谓热火朝天。老师们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热情高涨,摸索出很多成功、值得学习的教学经验,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一番新气象。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的看到,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的肤浅认识,甚至错误理解,不知不觉的步入了教学误区。其实,课改不是形而上学,也不是追赶时髦,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扎实、有效地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的教学实践与观察中,认为以下几个误区值得我们注意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角色转换方面仍存在缺漏。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更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充电”补充新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才能不断推进新课改实践。  相似文献   

7.
孟维祥 《文教资料》2006,(22):149-150
引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于五年前开始启动,我校积极参与新一轮课改实验,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完善了课改实验组织,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做了一些富有实效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尤其感到农村初中实施新课改,面临三“难”:教学观念转变难、教学方式转变难、评价改革转变难。我们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思考与实践之一:师资培训是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  相似文献   

8.
在黄岛区富春江路小学,几位参与课改的低年级老师就如何邀家长共同参与课改的话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管延爱老师说: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体验成功。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地努力。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自己在学习、绘画、写字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时,这些家长心里满意,但是嘴上却说“不行”“比某某差远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话,使孩子的兴致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较过去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众多的观摩研讨课上执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利用等,显示出了新课改以来取得的卓越成绩。欣喜之余,我又心存担忧,担忧有些老师追求了课改课堂的“花架子”,忽视了我们的常态课堂教学。尤其在农村学校,因受条件限制,这样的“朴实”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罗生武 《甘肃教育》2011,(13):45-45
通过近几年课改实验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教学评价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在观念上贯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实验目的;在实施过程和方式方法上以“求实、求活、求新”展开课改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十余年,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展示,对取得的成就与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香港、台湾地区的课改情况。结合课改的经典案例,总结了新课改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呢?我认为,应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课改理念与教学本原的和谐 在课改大背景下。追求“新”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新课改理念与教学本原不和谐。课改中不少“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等在课前都进行了适度的包装。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每一本课改方面的文献、文件,每一份教育教学的报纸或杂志上看到;新的课改动向和热点,可从每一个与教育有关的网页上查到,而真正由新课标指导下的社会行为,却是笔者参加“教导主任培训班”青岛之行后最大的收获。在此,笔者暂不谈那里的教师,也不说那里的学生,只想说说看到的和想到的社会与新课改之间协调的步伐。一、青岛之行看不见校门外或远或近的摆着琳琅满目商品,充斥着喧嚣叫卖声的市场,有的只是百米内外生动形象的教育宣传栏。新的教育目标是努力营造并形成学习型的家庭、社会,这在青岛之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此…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育”,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国际接轨,培养能面对国际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怎样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实现课改的目标,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 我认为:巴西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对我们在新课改中改变教育观念,顺利地完成课改工作有一定的价值。弗莱雷对话一、弗莱雷对话式教育简介弗莱雷对话式教育针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提出“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存在于学校教学之中。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强调教师是教学活…  相似文献   

15.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但是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吗?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吗?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民的新教学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力  王磊 《文教资料》2006,(26):102-103
随着国际合作化的开展,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把眼光放在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改变我们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模式,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一、新课改后“教与学”关系的误区新课改中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而去盲目追“新”,例如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出现什么都是合理的,不敢或者不去管学生,任由学生发展,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的理念,在很多方面学习和借鉴了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尤其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正因如此,我们学校于2001年4月申报了省级课改实验“发现法”教学的课题研究。通过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我们愈来愈发现,“发现法”教学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对“发现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正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践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陈珊珊 《辅导员》2009,(17):41-41
新课改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景象。新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扎根,新的教学行为在这里诞生。笔者多年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新”的教学行为与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小的偏差。下面笔者结合案例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课改已经全面失败”,这个题目很牛气,跟《狂人日记》一样。文章这样说:我校八年级的新课程已进行两年了,七年级的新课程也进行一年,这个期末,市里组织了“调查性”统考,我校这个远近闻名的高分校考得惨不忍睹。八年级平均分:数学37分、语文59分……各位不要认为我校没有搞好新课改,连续两年我们都是“课改先进单位”。文章最后发出了“新课程理念,我们对你已经绝望”的感慨。笔者认为文章中表现出的对课改以期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和急于求成的思想实不可取,声讨课程改革的言辞也是不太负责任的。但对“理念”的困…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改带来了教育新的春天,我们惊喜地看到新的理念正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新的教学方式也在课堂上逐步得到实践与推广,然而由于教师自生素质和教学环境的差异,课改并不能说是百花齐放,而是参差不齐。试问我们自己是否已能冲破那习以为常的教师观的藩篱,是否仍在循规蹈矩地执行教案而感到自我满足,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课改的前进步伐呢?答案是我们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