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则主要取决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须应对挑战,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为优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水平,结合湖南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以湖南地区为例,探讨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本、专科层次工商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行业要求和高等教育对其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制约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我们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和引导我国旅游业发辰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丈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例,借助于对国外著名旅游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主要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旅游高职教育要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丰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旅游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够契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专业+专长”人才培养模式,旨在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管理人才.首先构建了“专业+专长”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并剖析其创新点,然后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详细分析了该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虞旭东 《教师》2013,(11):90-9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同时对这方面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这给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旅游专业的课程要求入手,阐述了中职学校旅游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当前中职旅游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职旅游课程改革的措施及注意点,力求在中职学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一些进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高质量的旅游服务需要旅游双语人才。我国大学旅游专业承担着培养旅游双语人才的重任,研究我国大学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社会和市场对旅游双语人才的需求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重视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充分利用双语人才会有效提高我国旅游业对入境游客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旅游市场专业细分化的人才需要,探讨了在旅游管理专业与依托专业相伴共生的情况下,利用依托学科专业优势通过跨专业整合及教学过程管理目标化的培养模式,培养旅游行业所需的专业细分化和特色化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增强旅游专业吸引力,提高学科地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有效实践路径之一.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阐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是我国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关系到能否实现“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由于我国旅游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还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职高专的特色以及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特点,需要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理念、目标和模式进行新的思考,从教学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几个方面探索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20,(2):79-83
各类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专业旅游人才的输出方,唯有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竞争力与影响力。在研学旅行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面临新的人才需求。以嘉应学院为例,在分析其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认为其具备较好的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条件;最后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途径五个方面探讨了其研学旅行方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人才培养创新性疲软人才输出难以达到市场的发展要求,无法高效地完成社会对接等问题。本文以实践教学角度,通过建构高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主体人才培养的优势,使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更好地与人才市场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旅游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已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如何培养适合旅游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四个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分析其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学徒制标准系统;培养高质量的学徒和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团队;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凸显专业特色等四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旅游管理专业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这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在对100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提出了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形,分析多业态旅游市场环境,认为:旅游人才的质与量是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针对旅游人才培养中凸显问题及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对旅游人才培养的五点建议:把握行业新动向,促进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耦合化;开发旅游新专业,加快专业建设体系建设;对接旅游新业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树立国际化理念,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化;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能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面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旅游院校教育和培养旅游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实施有效的改革,以提高专业培养成效。本文就此提出了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规划等七个方面采取扎实措施,以着力提高培养效果,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作者多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实践和对国内相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考察,指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和教学管理的总原则,培养规格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之所在,而定位决定了人才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素质构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颖 《华章》2011,(10)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亚,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力培养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以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浅析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规模与速度都相应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剧,逐渐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要求与标准.本科教学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操作与训练过程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引导和实训式的教学发展,高素质化的实训教学模式的各种环节的提高与发展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作者通过多年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了解,从中深入体会到实训教学平台对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益处良多,确实可以起到提高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来看,更加强调人才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和专业素质的外向性,然而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要构建适应"十二五"背景下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导师制为依托构筑跟踪式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外向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课程设置,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