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精读、小组讨论、书面表达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它的“诗意描述”“自然变序”和“间隔复现”等手法及其对读者的感染乃至震撼,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常人看来,一声狼嚎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最多只是传播了紧张、恐怖与死亡这样的信息,但在利奥波德看来,这"深沉的骄傲的""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的嚎叫,"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文章开头大有深意,对狼嚎的一声特写裹卷着作家敏锐的眼光与智慧的思考。接着分别列举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这声狼嚎不同感受的解读,指出只有山才能客观地聆  相似文献   

5.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在听了一节区级自主学习示范课《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一)后。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接着,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问题.并把各自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师生针对还有疑问之处展开交流,达到对这篇文章“基本没有疑问”(上课教师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将发现的机会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走进作品灵魂的深处。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叫“祥祥”的大熊猫,它是从上千只圈养大熊猫里精选出的身体最好的一只,经过野化训练后两次放归山林,结果两次受伤回来。最后,它因被野生熊猫打下悬崖而丧生。大熊猫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人工圈养,是人类为繁衍该物种的无奈之举。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它们的本性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不受打扰地繁衍生息,接受自然优胜劣汰的洗礼,从而促进物种的进化。然而,在圈养过程中,大熊猫被驯养成群居动物,不仅失去了“野性”,更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山西小王庄因采掘煤炭资源引起的次生灾害问题为例,简要论述我们该如何应对、解决因煤炭开采而引起的次生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像山那样思考》节选自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教材编者以本篇名作为专题名称,建议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这篇教材自2004年使用以来,有关本文的几个现象引起笔者关注:一是版本更换较多(教材插图也在更换),主要是个别之处不同的翻译;二是专业教学杂志上的研究文章较多;三是名师课例实录较多;四是几乎所有的教师讲这篇文章都涉及狼,许多教师都从讲狼开始,布置课外阅读时又用有关狼的文章结束;五是引用拓展图片较多;六是牵扯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过多,有喧宾之嫌;还有人纯粹将它肢解成了训练题…… 笔者尝试了本文的另一种"讲法".以下为本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在听了一节区级自主学习示范课《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一)后。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接着,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听了一节观摩课,课题为《像山那样思考》。之后,思虑再三,总感觉有些话要说,有对这篇课文文本内涵的理解,也有对这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判。在课堂教学中,教者组织学生诵读课文,理顺文章的行文思路,涵咏作者对山、狼、鹿、牧牛人、猎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持的观点态度,研习本文运用的多种表  相似文献   

13.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P74-75"认识面积"。 …… 师小结:看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方法很多。用什么方法比较好,要看具体情况。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两个图形(电脑出示),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其实这两个图形就是书上P75"试一试"。生先猜想,再验证。(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然后汇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结果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谋求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共存.科学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伦理观,吸收其思想精华,深入领会中国长久以来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实质,构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伦理观的建立,现实性与可行性兼备,它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自我救赎之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富爸爸穷爸爸》是一本畅销书,作者罗伯特·T·清崎的观点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赞同,但为什么这本书如此畅销呢?就是因为人们对金钱的重视。大家都希望赚到很多钱,但很多人没有学到适当的财务知识,财商没有被开发出来。学校只知道教授知识和技能,却完全忽视了财务基础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自始至终暗含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指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历史前提;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同人与人伦理关系相互制约而达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真正的统一,即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与自然才能达到非同一般意义上的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18.
在当今时代与社会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受到普遍关注,被认为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重要的伦理资源,利于实现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是人类生存和共处的基本条件,发展政治文明应该遵循的重要准则;将其作为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数学应用是要把握好相关的数量关系,不是不要数量关系,而是怎样来理解数量关系,而不是形式模式,或找线索词,让学生去套用。其关键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去表征,从而真正地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陈达红 《现代语文》2010,(11):76-77
《腊梅花开》是七年级《新人文读本》上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如何通过活动组织学生从外形、香味、颜色等方面捕捉腊梅花开之景,从而品味梅之精神,理解作者追求梅之精神的写作目的,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