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即服务,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就业服务。传统的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就业形势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也证明了以就业为导向拉动课程改革是现代职教理念的体现。为了在学习和就业、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无缝对接,就必须采用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邹永忠  谢新明 《中国培训》2014,(5):2011-20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零距离上岗、造就新型复合人才、适应就业后转岗、身心健康等新要求。根据就业市场的新要求,中职课程亟需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教学方法限制、课时分配限制、教材限制、特定能力培养限制等,探索出一套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块。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 开发高职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发高职课程新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确立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注重实践、改革考核方法等途径,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绍斌 《文教资料》2007,(36):204-206
高职思政课改革应以实施新课程方案为抓手,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思政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课程吸引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逐步构建具有鲜明就业导向特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能力缺乏,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着重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阐述就业指导教育的新方式,整合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平台等角度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项目课程理论,依据高职课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方针,通过对“模具CAD/CAE/CAM—体化技术”项目课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项目化课程的培养目标,探索了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的就业模式和职业教育新生态。为解决当前高校职业教育滞后、慢就业现象突出、就业信息化不对称以及就业指导个性化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为基础,构建以学生培养为导向,以大学生精准就业为核心,集就业、招聘、教育、评估、监测、研判等为一体的高校智能就业服务模式与就业平台,实现线上职业课程学习、精准岗位推荐、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差异分析、学生职业画像、雇主岗位画像、企业招聘、毕业生画像等服务,助力就业模式的升级与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的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开发等四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强调该课程的改革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毕业生适应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要依据生源新特点,体现侧重学生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要克服学科本位思想,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课程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着眼区域经济发展与学生就业,建立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吴忠 《高教论坛》2013,(11):123-125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均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设置方式与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形式与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更加系统的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个体就业指导,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教学评价新方式,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思政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方面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思政课程的发展脱离实际,实践性较差,为适应国家对所需人才的新要求,结合思政课程体系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四方面探究思政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伴随着高职课程改革,高职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构建应以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想性追求。笔者以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视野,试图构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  相似文献   

13.
张珍 《教师》2022,(2):117-119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行业指导下,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指导.职业标准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依据.文中教学团队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进行基于工程过程的、以项目为导向、以...  相似文献   

14.
面对就业领域的压力,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机制必须进行改革,课程改革首当其冲。为此,大学可通过就业理念的课程融入建构多元化课程系统和提供高灵活性的课程服务,以实现学生就业和发展的个性化、最优化。就业导向的课程修正以当前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导引,以应对学生的差异性为目标,在保持现有大学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依据现代课程理论分析框架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领域进行适应性修正,针对不同的课程导向来设计课程期望、内容、方法和结果,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15.
本ESP课程改革更新了ESP课程教学理念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修订了ESP课程教材——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形成了新的ESP课程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建立了ESP课程学习新模式——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基础;改革了ESP课程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ESP课程教学过程,使“就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和“考核”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课程研究是随着高职发展而来的新课题,由此派生其体系与目标的研究.现代高职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又循环的课程运作系统.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必然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从而实现毕业就业零时间.  相似文献   

17.
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高职课程研究是随着高职发展而来的新课题,由此派生其体系与目标的研究.现代高职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又循环的课程运作系统.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必然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从而实现毕业就业零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师艺术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就业市场的变革,必须采取以下方略: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新观点、改进招生模式、建立课改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实习中渗透课改新理念、建立课程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建设已经得到了各院校的重视与推广。本文介绍了从实际《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五要素——双师型教师、可塑完善的实验(训)室、项目教学法、工学结合和全面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建设能更全面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就业"形势的不乐观是新形势下高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原因除社会综合因素外,与"高师美术教育观念的滞后及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师需求脱节"这一问题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应该对高师美术教育职能重新的审视.为了实现高师美术教育的新跨越和新突破,我们应当使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认真审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核心功能,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改革来带动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