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主体性的觉醒和进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类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唤发、弘扬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的最有力最持久的潮流,而主体性的培养与追求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因而主体性教育成了教育研究中持续的热点,本重点探讨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层次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开福区共有78所中小学。1996年以来,他们开展主体性教育实验,取得累累硕果。《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湖南教育》、《长沙晚报》、湖南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都报道过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今年年初,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信息犹如一缕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很多市、县、区相继申请,都想成为国家第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区。置身于改革的滚滚洪流中,开福区的教育工作者坐不住了。他们思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开福区前段时间开展的“发展主体性,培养现代人…  相似文献   

3.
张浩 《教学与管理》2006,(12):135-136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分析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亦即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而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指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三者有机统一。教育的主体l生是同教育之外的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的主体性相并列的一个同位概念,教育具有萁自身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性是人类一般的基本的特性,也是人类继续向前发展,不断超越现有水平,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力量:人的主体性的培育主要是依靠教育来实现的,教育致力于人的主体性也就是提高教育自身对社会作用的本质力量。我们今天讲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素质。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终身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涨落现象,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高,也不总是上升的;只有每一代人主体性发展水平超过其前代,才能保证人类总体主体性水平的持续上升和加速发展;为师的真谛是培养出主体性水平超过自己的学生;自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培养幼儿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就是多主体对话的过程。试想,如果教师自己都无主体意识,她又如何落实《纲要》精神进行多主体的对话,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明确提出,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的源起有其必然性,符合时代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其理论自身也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一、主体性教育的必然性主体性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9.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王策三一教育主体性问题,迄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这些年来,至多讲讲学生的主体性,至于讲整个教育的主体性,则仍心存疑虑。尽管如此,还是有同志在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d探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道俊、郭文安《试论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有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源于主体性哲学.如何使令人向往但又比较抽象的主体性哲学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实践,这是主体性教育应当著力探讨的.日前,笔者十分欣喜地看到了这方面的一部力作,这就是由了安廉校长和和学新博士主编的《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研读之后,夜不能寐,深感这本书为我国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展示了一道  相似文献   

11.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1-103
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称人类教育史上三部标志性著作。卢梭的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比较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发掘卢梭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汲取它们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12.
《周易》蕴含着丰富精深的教育思想 ,《易·蒙》则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就《易·蒙》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进行探析、阐释 ,以期能为在现代学校中实行主体性教育提供理论资源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发展不能缺少理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认识,应当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确立“主体性教育”这样一种范畴和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即主体发展要依次经历群集主体、个体主体、类主体三种不可跨越的历史形态(参见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与时代内涵》,《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4期);其现实基础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背景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主体性教育”的宗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14.
人性、主体性与主体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本文试图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人性与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提出人性发展的精神维度是主体性发展的根本目标,并结合人类自身解放历程的考察和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分析,论述主体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对象的三重主体性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教育应当是一种“主体教育”。但是在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存在这样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什么是“主体” ?如何具体理解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在笔者看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维度,换言之,教育对象是“三重主体”,也就是说在三种意义上是我们所谓的“主体”,具有“主体性”。   第一,教育对象是“先验主体”。这里的“先验”是借喻的说法,它是指人类个体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遗传现象。因为人类祖先千百万年的总体社会实践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社会性遗传等机制完全可以使每一个个体在诞生之日起就禀赋…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这一指导思想为体育教学中推行主体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全国大学正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年来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体育教育者在体育价值观及教育指导思想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通过逻辑学来考察可以丰富教育政策研究。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政策文明现象,逻辑学视域中主体性价值纬度揭示了教育政策逻辑演绎的起点,左右了教育政策的应然性,其意蕴表明了现代教育政策价值体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愈来愈肯定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必要性,叶澜教授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能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展现,师生双方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生成主体性的建构主义教学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根本属性,人类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的唤醒、弘扬、进化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最有力最持久的浪潮,主体性教育也成了十几年来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活动为生成机制,以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已从宏观走过中观走进了微观,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人们基本确立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念,正热衷于探索主体性教育的模式,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课程,开始建立健全主体教学论。那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建构主主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建构主义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建构性,认为知识的生存需要通过建构而成,而知识的生成与丰富恰恰是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因而建构性是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建构过程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所以,在当前主体性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要去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