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2,(34):13
正胡适曾给毕业生开过三味"药":第一味叫"问题丹"。每个人总得带一两个麻烦且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第二味叫"兴趣散"。人生总得有个乐趣,拥有不为名、不计利的爱好,会避免心灵枯竭。第三味是"信心汤"。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2.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在课程改革后新开设的板块,内容新颖有趣,多数是以高度还原的生活事例为情境,因此,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但也因为如此,其数学味较淡,综合实践的味道较浓。以"烙饼问题"为例,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广角"教学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题"呈现位置的比较,发现"问题"从利于教向利于学转变,从灌输向对话转变;通过"问题"类型的比较,发现"问题"从认知取向向情感取向转变,从知、情、行比例严重失调向三者协调转变,而且新教材更加重视综合型问题;通过"问题"表述的比较,发现"问题"从练习味向生活味转变,从图文结合以文为主向图文结合以图为主转变,从第二人称表述为主向第一人称表述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4.
好的问题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基本前提。好的问题不仅是有意义的问题,更是有意思的问题。好的问题兼具数学味与趣味,能让数学知识变得"好吃而又有营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的问题、捕捉好的问题、经营好的问题,让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催生学生深度理解,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相似文献   

5.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6.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问题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为课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以问题为线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问题味",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8.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学习目前存在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合作有"形"少"实",二是展示有"示"少"展",三是探究味不浓。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由学习任务的"习题化"向"问题化"转变:学习任务问题化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如学案设计中的问题应分类分层、重视学生生成的问题、指导学生提出并验证猜想或假说、要求学生制定验证假说的方案、注重展示的层次性、高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状态和收获;学习任务问题化要求教师脑中有"标",目中有"人",心中有"底"。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同时又说明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数学味",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味",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重视学生的诵读、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也比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文本研读欠缺、"语文味"不浓、课堂教学形式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方向和策略有三:一是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二是重视强化语文课的语文味道;三是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前胡适先生应邀对毕业生离校寄语时,作了一次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演讲,他以老大哥的身份赠予了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一个防身的药方,作为随时救急之用,包括"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三味药。  相似文献   

12.
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  相似文献   

13.
马延灯 《教师》2014,(7):68-69
正"语文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语文性质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一面,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回归语文的本味,强调本味语文、本色语文的呼声日渐高涨。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性,追寻"语文味"的课堂成为当下一道突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情境创设中存在情境偏离教学目标,片面理解情境,情境远离学生实际,忽视情境的简洁性与可行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情境要围绕"问题"和课堂核心目标创设,情境要有"数学味",要考虑情境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程,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即具有"人文味"、"人情味"、"文学味"、"生活味"、"新闻味",只要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有幸拜读周素娟等老师的精彩课例,感觉到这些课中散发出的浓浓问题味,由此也深深触发了我对"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问题是发动教学和发展教学的"油料",真正的教学应该是问题教学,都会经历着一个不断制造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问题的循环递进过程。一、教学是制造问题的"发动机"学生学习的情感线和智慧线是从认识问题和提出问题开始的。于是,课常教学的知识线一般从教师设计问题开始,教师大多会创设一个包含有知识问题的教学情境来达到激情和引知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钱敏 《中国教师》2009,(Z1):550-550
<正>1960年,胡适应邀去台南成功大学为毕业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中,开出了"三味药":一是"问题丹",二是"兴趣散",三是"信心汤",胡适这三味药,与其说是"防身药方",倒不如说是"成功药方"更为妥当,这三味药,虽然单独看都很平常,没有新意,但把这三味药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盲目仿效、以偏概全、牵强附会、脱离现实、"食而无味"。针对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有:自主开发情境资源、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寻找"生活原型"、注重"数学味"。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学"的问题少;对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如何为教研增加"研"味?如何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近两年高考内容来看,抛物线的方程、几何性质,或与之相关的综合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常考常新、经久不衰,是考查的热点,在与平面向量的知识点交汇处命题,是这部分试题的一大亮点.解题要能品出"几何味",化出"代数味",概念性强且有一定的计算量,需要"精打细算",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数学素质都是全面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