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测试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类型,并将不同依恋类型和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性别在社会支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网络成瘾上,男性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显著地高于女性;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可以通过支持的可利用度和依恋回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网络成瘾率。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及其上网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三种状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三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和网络成瘾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R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的RQ关系问卷对洛阳市22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划分,并采用Young编制的IAII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定,以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显著;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害怕型依恋和倾注型依恋的大学生较于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易形成网络使用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以武汉地区5所高校的733名大学生为对象,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量表》对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及网络信息成瘾等3种类型的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感觉寻求人格特征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杨文娇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网络成瘾倾向者与低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瘩量表对内蒙古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得知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一个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适用于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并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确定最终题目;以最终题目为指标,对15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及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均满意或非常满意,效度可靠;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r=0.326~0.374,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t=5.690~7.001,P<0.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一个较为可靠的工具;大学生网络成瘾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使用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和互联网使用调查表、网络成瘾测验对16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96.3%;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和生源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地区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3%;男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与身体意识客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身体意识客观化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10名大学生施测,旨在探讨大学生身体意识客观化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身体意识客观化是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及与网络成瘾、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月平均手机上网支付费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4.84,P=O.009);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3.24,P=O.041).②上课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F=5.34,P=O.005);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F=5.004,P=O.007).结论:网络成瘾程度高的学生也倾向于更多的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排解学习倦怠情绪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但也导致一些用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影响其工作和学习,损害身心健康。“网络成瘾”日益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心理行为发展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内蒙古作为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该地区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又处于何种状况呢?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内蒙古1357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基本能够科学、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和正常群体在网络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采用雷雳等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7%,且各指标成瘾比率也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道德自我认同问卷、自尊量表以及感知匿名性问卷对7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道德自我认同能够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匿名性能够调节道德自我认同经由自尊影响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路径。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网络成瘾量表、C型行为问卷对300名山东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中网络正常使用者占绝大多数,为82.7%,网络使用过度者为16%,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为1.3%;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网络依赖程度与焦虑、抑郁、愤怒有显著正相关,与理智、控制、乐观和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年级、性别、愤怒和理智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情绪型舆论是指一种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或受外界不良信息刺激,网民在网络上散布的一种片面的、偏激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言论。作为网络舆论的存在样态之一,网络情绪型舆论对大学生社会认同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政治认同感及公德认同感的消解上。开展媒介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是网络情绪型舆论中大学生认同感反消解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以"90后"特别是"95后"为主,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改变了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拓展了大学生信息获取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式,给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辅导员要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规律、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管理规律、打造能力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培养"互联网精神",运用"互联网思维"界定言行外延线、创建网络服务新体系、提升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这种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同时也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迅速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信息问卷、网络使用情况问卷、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总分不具有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类型、父母学历、网龄的差异性;(2)网络成瘾总分具有上网地点、生源、网络功能使用、网络使用目的的差异性;(3)网络成瘾总分与周上网时间、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具有高相关;(4)网络成瘾总分与去抑制分量表得分与感觉寻求总分相关显著.结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害羞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校大学生649人为被试,采用《害羞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害羞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害羞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对害羞学生网络成瘾易感性的可能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害羞、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各维度在害羞组和非害羞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大学生害羞程度对其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害羞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