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小说表现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着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  相似文献   

2.
<正>《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借了一条钻石项链炫耀自己的魅力,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料项链丢失,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为偿还债务,她与丈夫节衣缩食,劳苦工作了十年,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作者以此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玛蒂尔德也一度成为“欲望与虚荣”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她无意中丢失了朋友的项链,为了赔偿,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劳,十年的苦苦挣扎。岂料为之付出的,仅仅是一条廉价的假项链。命运可谓是无情地捉弄了玛蒂尔德,作家也感叹道:“人生是多么奇怪,  相似文献   

4.
李月玲 《考试周刊》2010,(18):36-37
《项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小职员路瓦栽的太太——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直至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和这种风气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凡是读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人,无一不为作者精巧的构思而拍案叫绝。作者在小说的前半部一再制造机会,让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在教育部长举办的夜会上出尽风头。小说的后半部写女主人公倾家荡产赔偿项链,为偿还债务过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最后,作者来了一个笔锋陡转。她为之倾家荡产,艰辛十年去赔偿的原来是一副假钻石项链,这一  相似文献   

6.
王昭 《甘肃教育》2008,(12):61-61
《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故事情节是: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项链归还,后又用10年的青春偿还债务,却得知那串项链原为赝品。读者会对小说中的项链感触深刻,一切都是项链惹的祸,而女主人公在这一事件中风采尽显,使其成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独具特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莫泊桑小说《项链》主题的讨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期以来,教科书灌输给人们的是一条几乎已成定论的说法:《项链》的主旨是对虚荣心的讽刺和否定、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们心自问,觉得对那一点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未免挞伐太过,对女主人公未免“量刑”过重,于是开始在人物身上寻找为其开脱“罪责”的“亮色”,一种似是而非类似于“接受再教育”的观点便应运出笼:在对女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王燕玲 《中小学电教》2008,(10):109-109
<正>莫泊桑的小说以情节的出人意料而著称于世。小说《项链》的结尾尤其耐人寻味,其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在文坛也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人物有无现实意义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大致体现在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项链>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梳理了全文的情节,把握了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后,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小说后一部分构思的妙处,我以退为进,抛出了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如果删去小说的后一部分,即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部分,对原文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于莫泊桑的短篇名作《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说,虽说意见纷纭,但都不否认小说开头所描绘的大段梦幻是对女主人公的揶揄与嘲讽。对此,我想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一条项链而引起的巨大的人生变化.小说的主题,很多人围绕着主人公美的获得和失去以及虚荣心的危害来阐释.但是,莫泊桑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只有下层人民才具有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就是诚信.  相似文献   

12.
仔细研读《项链》,觉得爱慕虚荣,追求享受只是马蒂尔德性格的一个侧面,而诚实正直、勇敢坚强、辛勤耐劳才是她性格的主流,小说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以及假项链的故事情节,完成了主人公性格的发展转变,从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宣扬了劳动能改变人的生活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在新课标的解读中又有了新意。整篇小说作者都在讽刺着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小说的开头描写路瓦载夫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生活极为不满,梦想像上流社会的贵妇人那样过高贵、风雅的生活。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她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天郁郁寡欢。一夜风光丢失项链之后,欠下一大笔债款,在这种种打击面前,她终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开始自己踏实并勇敢地好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多种版本的中专语文教材都选用了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其结尾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结尾处,作者点明路瓦栽夫人所借的项链是假的,可谓匠心别具,画龙点睛,讽刺意味深长。它突出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主题。这种结尾,既合乎逻辑,又顺理成章:①富贵人家的太太不会随便把十分贵重的真项链借给穷苦人家的妇女的,虽然她们曾经是朋友;②路瓦栽夫人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没打开盒盖,也不为怪,因阔太太项链很多,借给人家时,随手翻出一  相似文献   

15.
由读到写的实践———我教《项链》山东/高凤城《项链》是一篇饶有趣味的小说,同学们很愿读,但这篇文章篇幅长,容量大,好读却难讲,教学设计也容易落入俗套。这样一来,倒不如不讲,让学生自己读更好些。因此,在我讲前,先设计了一组预习题:1.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人们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众多的读者对文中的主人公发出无数的叹息。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虚荣只不过是爱美、追求美的表现,她内心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赞赏。  相似文献   

17.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名作,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对《项链》的理解,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理群教授写的《(项链)告诉读者什么》一文(载《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不同意“批判女主人公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之说,提出“作者并不热衷于对这位女主人公的‘逻辑’与追求进行严厉的价值判断”:“人们早已习惯于把‘追求享乐’看作是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写的脍炙人口的一个短篇。名为短篇,实则篇幅较长。原教学参考书定为三课时讲完。过去,我按常规教学,介绍作者、划分段落、处理生字词、分析人物、总结主题与写作特点等,也曾用过三四课时进行教学,结果课堂效果不好。现在我自觉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地处理教材,仅用一个课时,就能突出重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个课时中,我着重处理两个问题: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有哪些情节?2.小说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启发、点拨,同学们明白:线索是“项链”,围绕线索形成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等五部分,构成了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而这些内容的讲授,仅用十分钟。接着重要的是对路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传统理论界对莫伯桑的小说《项链》的理解、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标签”——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认为“(项链)这是个追求虚荣的糊涂女子的悲剧。”。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表现山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身f:“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是其性格的第。内涵”。这砦评论表现…传统理论界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不屑、蔑视,甚至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时代读《项链》 ,老师告诉我 ,女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才受到了十年艰辛的惩罚 ,自己从此对虚荣心有了一种反感与警觉 ;后来 ,有年长者又告诉我说 ,人在年轻时不懂世事 ,犯点错误不要紧 ,祸福相依 ,如果因此能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反而能使坏事变成好事。你看《项链》的女主人公不就是如此么 ?从只知道依靠他人追求享受 ,最后变得能够知道世事的艰辛 ,能够自立于世 ,最终完成了自身的转变。我听后 ,从此遇事不敢再任由自己的性子 ,开始学得“懂事”。但不知为什么 ,也许还是少不更事吧 ,也许还是有着一种本能的爱美之心吧 ,自己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