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少年学生刚踏入初中的门槛,对于在小学中所未开设的新学科会感到新奇。小学阶段时,他们虽然学过一些历史故事,对历史知识有了点滴了解,但系统的历史知识是不知道的,尤其把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学习,更是不懂。因此,当上完第一课——导言课后,学生听到了许多历史问题、历史人物时,自然会产生求知欲。但是,历史不同于语文,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优美的引人入胜的词句,大都是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或经过)、结果、意义等干巴巴的史料,学生学起来,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历史教学的要求是着重讲清和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事件梗概、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等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也有别于其它学科,要运用讲述法、  相似文献   

3.
杨向阳,本刊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1993-2005年),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评审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等职务。多年从事学科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开设“中学历史教学论”、“历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研究”等课程,主编《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市著名历史教师教学思想录》等,出版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纪念日活动指导》等专著,发表《历史课现代教学模式简论》、《关于历史学科的评价目标:思路与假说》、《是学习形态还是学习方式——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论文四十余篇。  相似文献   

4.
历史作为过去的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各科知识的综合,和现在的各门学科及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治和历史有许多相同点,需进行整合,有利于人们了解历史,正视现在;历史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整合;历史和生活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课程教材研究所严志梁一、我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端我国古代很早就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经书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和选拔人才的依据。读书人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知识主要通过儒经获得...  相似文献   

6.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某一历史事件的作用、贡献和地位、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作用、贡献是侧重于事件本身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而地位、意义则是以历史的长过程、社会的大剖面为座标来审视历史事件的位置。从这观点出发,本文分别从8个方面讨论了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贡献和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得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书”。我们用眼睛去观察一切,就能扩大视野,发展思维,增长知识。训练小学生学习历史的观察力,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如实物模型、历史地图、历史图表、人物图像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活动,以增强观察力。实物模型:如教小学历史课本上册第一课的《北京人》时,应使用石膏或塑料的北京人头像模型让小学生观察,以便讲清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同时,用石器和木器模型,让小学生通过观察,以了解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原始劳动工具。历史地图:如教小学历史课本上册第三课《武王伐纣》、第十二课《赤壁之战》、第十三课《淝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的原理反映了历史教学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它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体现出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这就是调适知识结构、迁移转化知识、认识知识广延化、施教知识优化等基本原理。而历史教学的原则是根据历史教学的原理衍生而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准则,这就是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形象性、适度性、巩固性等几项主要原则。本文就历史教学原理和原则作一粗疏的议论,以向专家、学者和同行们讨教。 一、浅议历史教学的基本原理 调适知识结构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首先,要了解历史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历史知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零散的、片断的和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实际上它是有结构的、有系统的、有层次的一门整体性的知识。历史教学要想得到较高的知识质量,无论在内容上或教学方法上都必须严格遵循历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因为任何历史现象和事物的出现及其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  相似文献   

10.
所谓历史问题情景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疑问建立的逻辑背景,它由情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情景,是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特征、性质、影响、结论、评价的论证材料所组成的逻辑背景,它是问题的原点.历史情景有语言文字、图形表格、音像资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性到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戏说化的准备阶段;从小说化到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庸俗化的生成阶段。历史撰述与历史教学庸俗化的生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历史庸俗化具有杜撰历史、颠覆历史因果关系,异化历史教化功能、唯利是图等特质,危害甚大。历史撰述与教学的通俗化具有真实性、因果理性与教化性、大众性与生动性等特质。因此要让历史撰述与教学从庸俗化走向通俗化,就要遵循历史通俗化的原则,从思想、学识、学风教风、制度等方面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过不懈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逐步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是党推进和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相似文献   

13.
李相武  肖晓署 《考试周刊》2007,(51):134-136
对艺术和历史的关系的阐述所凭借的尺度一般都是真实性。日常的看法一般认为历史比艺术真实,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亚里士多德虽然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看法,但他对历史的看法却完全基于一种日常的观点。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理性自身演绎的历史,具有必然性,所以历史跟艺术是同一的,但他终究还是认为艺术比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4.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研究,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研究,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认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中,各种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它影响并控制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他能力的运用,是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一、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论认识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培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思维能力。它要求以具体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能以史鉴今,以古知今。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的重要作用选择是一种方法,研究任何问题,首先碰到的是选择而不是分析,所以选择比分析重要,至少是同等重要.选择指对研究对象的取舍、剪裁、提炼.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把客观的历史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历史,在确定目标、建构内容、识别方法、预测效果中,都要从选择开始.再现历史,不是搬来历史客体的原型,而是对原型进行选择之后的思维加工,因此再现出来的历史,只能是对原型的近似的概括和描述.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原型.由于研究主体的时代、阶级、世界观、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的不同,经选择之后写出来的历史也各不相同.司马迁笔下的西汉史,不同于班固笔下的西汉史,司马光写的西汉与当今教科书上写的西汉史差距更大.已出版的六套中学  相似文献   

17.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研究,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研究,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认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制作和使用历史表解的依据。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执简驭繁,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面对着浩如海翰的史料,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更好地理清线索,简化史实呢?古人已知“以表述史,明而省文”。故《史记》有10卷10表,《宋史》有27卷27表,(元史》有8卷6表,《明史》有13卷13表。对于这个传统,在历史教学中应继承并有所创新。事实上,一幅文字简洁、合乎逻辑、归纳清楚,能体现历史知识结构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表解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还能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清晰的感觉,引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进一步掌握历史现象内部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甚至能起到文字和语言所难起到的作用。在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9.
马文君 《甘肃教育》2011,(16):74-75
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是以史料为基础的。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历史学上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所谓实物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留或遗留下来的前人创造历史的场所和前人创造文明的有形物品,主要包括人类化石、遗址遗物、墓葬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我采用图示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图示法直观、形象、好理解、好记忆,对学习历史知识有很大帮助。现就有关图示的设计和使用谈几点体会。 一、图示的设计 (一)图示的设计和讲述历史有相通之处,即都不能忽视了历史人物的存在和他们的活动,紧紧抓住历史人物去叙史制图,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孔子、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活动频繁,事件很多。要把教材中他们的事件记得一清二楚那是很不容易的。这就需用图示意,高度地集中史料,并对史料有重点地加以整理。如,为了讲清“孙中山的两次思想转变”,首先要找出孙中山两次思想转变的因果关系,然后再用箭头或线段将这些关系标示出来,就能直观形象地看出他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见图一) (二)时间是历史的生命,任何历史事件都和特定的时间有紧密联系,以时间去记述历史,就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重要的历史事件,统帅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保持图形结构的平衡和史料叙述的完整性,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历史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