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塞尔现象学是一门意识哲学,而内时间意识是诸意识形式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胡塞尔通过细致的分析,完成了对内时间意识之基本结构——由“滞留——原印象——前摄”共同构成的“现在域”——的描述,并且由此回答了奥古斯丁与布轮塔诺留下的“时间难题”。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打破了传统的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转向了对人物时间意识的挖掘。小说安排了四个不同的叙述者即康普森三兄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黑人女仆迪尔西。康普森三兄弟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同一个故事,透露出他们不断变化的时间意识:班吉只看到现在,昆丁却停留于过去,而杰生只在乎眼前和不久的将来。  相似文献   

3.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爱略特早期创作的最重要的诗篇,也是现代主义经典之作.该诗突破传统诗歌表现手法的局限,运用现代口语和自由节奏韵律,成功描写了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时间"和"意识"是构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基础构架和主要内容,并从"时间"和"意识"两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远义 《文教资料》2006,(21):71-72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他对时间的极大关注,尤其是与秋有关的诗歌比较多。这篇文章从客观时间、内在时间和世界时间三个层面来解读骆宾王的诗歌,以求达到对骆宾王诗歌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成功刻画了一位中年男子在现代社会中毫无意义的生活。在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下,艾略特在该作品中以绵延观中的物理和心理时间为线索,同时展开,刻画出一个被时间利用的现代人形象。主要从柏格森的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对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解读,分析绵延自我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阐释艾略特的早期诗歌中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的规训与监督使孩子们置身于被分割的时间中,从而忽略了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耽搁了孩子们内在的精神成长。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以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对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儿童秘密的体验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孩子们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拜上帝教来源于基督教。洪秀全基于基督教教义,创造了天父天兄,并运用它来广泛地宣传发动群众。另一方面又在事实上违背了基督教的基本原则,试图确立洪秀全万岁独尊的地位与威严。因而,神力与人力、神权与皇权、理想与现实,构成了其意识结构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8.
将有限的生命完全投入无限的宇宙时间之中,将自我完全投入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之中;派生意象凝聚于主体意象周围,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意象型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为一种表象性符号,一直被认为是情感的语言。本文在论述音乐是情感符号的基础上,对时间幻象加以说明,阐述"绵延"在时间幻象中的作用,进一步论证音乐作为情感符号,可以唤起人的情感记忆。  相似文献   

10.
悲剧意识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每一生命个体的人生历程中,它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中介,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用悲剧意识解读《前赤壁赋》,更深入地理解、体悟苏轼的文化心理和艺术人格,对社会变革时期构建坚强的心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灵感思维中,意识是潜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潜意识状态下的积淀,也就没有灵感内容的孕育完成,而没有潜意识状态向意识状态的回归转换,捕捉和实现灵感的成果则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而振兴教育关键在于师资 ;对教师素质的研究 ,应当很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 ;而从“教育意识”入手 ,揭示形成教师良好而适宜的教育行为的内动力 ,能为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提供一个新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前的意识准备十分重要,采访前的意识准备,包括敏感意识准备和应变意识准备。要搞好采访,必须具备这两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拜上帝教是外来基督教与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洪秀全既是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教义的继承者,同时又是它们的叛逆者。反孔与崇儒成为洪秀全意识结构的内在矛盾,也是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先秦以后的各种学说,除开外来的佛学,大都能从先秦学说中找到根基,将其作为参照系统,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中华人文意识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伦理意识、实利意识与虚静意识。孔子、孟子倡导伦理意识,认为人的爱心和善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人性使然;荀子则将道德的产生及其作用归结为现实需要,弥补了孔孟之不足。管子、墨子、荀子认为伦理意识与实利意识均不可废,应以利为本。荀子、韩非子、老子强调虚静意识,提倡"虚壹而静"。这三种意识相合相离,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匡正,维护、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萨特的相关论述,细致分析了自身意识、对象意识和反思意识的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相对于反思意识具有本体的优先性;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融合为一,两者既是双向的互相需求,又是双向的互不可缺;自身意识与反思意识只是双向的互相需求,而不是双向的互不可缺。据此,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两者很可能均属于“反思前的我思”。  相似文献   

17.
俞秀梅 《文教资料》2014,(14):183-184
对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问题的探讨,具有还原英语教学回归本体的理论意义。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有三:一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内在观念上树立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本体的思想,通过教学灌输给学生文化意识,而不是单纯地传授语言形式和结构的相关知识;二是在英语课外作业上,积极主动地创设文化语境,让学生回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下完成作业;三是在各类英语课外活动中,尽可能遵照、采用和模仿英语国家的文化仪式,凸显活动的西方文化色彩,强化活动的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良学风的建设有赖于学生的课程意识的生成.本文在初步分析学生课程意识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生课程意识在建设优良学风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李立扬来说,时间不但是叙事内容和叙事形式,也是思维模式.本文从时序、时长和时频三个角度入手,考察李立扬诗歌中的叙事时间设置,认为李立扬用时序交替连接历史与当下,以错落的时长设计表现记忆的艺术,以具有时间含义的意象表述向后的时间意识.从叙事时间入手探讨李立扬的诗歌创作,不但有助于深度解读文本,研究华裔美国作家独特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存在,时间意识体现为诗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把握。在中国新诗发展的不同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也体现为不同的特征,既有对传统时间意识的承传,又有对主体性时间意识不同姿态的演绎。通过对新诗时间意识的特征性考察,意在揭示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并对新诗的主体性特征作出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