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就是事先设计好的改革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达成,实现的改革与预期的改革有差距.目标的偏离又可分为正偏离与负偏离.建国后我国经历了5次大的高校课程改革,其预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都被偏离了,都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是指事先设计好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达成,实现的改革与预期的改革有差距。可能引起目标偏离的因素包括改革目标的设计、改革的性质、决策部门的统筹与决策能力、改革的实施者、公众与媒体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等。要减少对预期目标的负偏离,应科学处理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的关系,照顾各方利益,建立理论界、实践界与行政的三方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的预期目标是确保教科书质量,但实施结果却经常发生目标偏离。目标偏离主要表现为教科书出错与教科书同质化。目标偏离的主要原因包括"预期目标的设计缺陷、运行机制异化、理论研究有待加强、保障机制不健全"四个方面,建议采用"完善目标设计、健全运行机制、构建新型质量保障模式、提高教科书理论研究水平"等对策,建立纠偏机制,提升教科书编审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偏离的原因主要有:预期目标自身的科学性、课程改革的性质、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等,都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对待高校课程改革目标偏离的基本策略包括:建立科学的高校课程改革决策体系,确立恰当的课程改革预期目标,设计并落实合理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  相似文献   

5.
高职课程改革中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想达到的目标存在偏离。偏离的原因主要有课程改革目标宏大,课程改革方式激进,课程开发主体力量单薄,课程实施主体整体素质偏低等;应对的措施包括:科学制定高职课程改革目标,正确处理改革与继承的关系,合理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郭凤岐 《甘肃教育》2014,(16):78-78
正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这三个维度的设计,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进行阅读活动的人们,总是怀着某种目的或试图达到某个目标的。阅读教学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路径及达成做一番研究。什么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路径、达成呢?就学生而言,目标是指他们进入阅读活动之前所预期达到的目的。预期目的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或者现实状况与预期目的的偏离就是通常所说的问题。以现实为基点走向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路径。差距的消失或偏离的纠正,则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达成。先说阅读教学目标的形成。笔者以为,构成阅…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偏离存在超越性偏离与衰减性偏离两种类型。大学课堂中创新性学习预期目标的超越性偏离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形成核心竞争力,而衰减性偏离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形成思维惰性。本文对影响大学课堂创新性学习预期目标偏离的主体性因素和客体性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制约着教育的全部工作,贯穿于教育各个问题、各个环节之中。一旦教育目标定位错误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偏离,对整个教育事业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认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在教育者层面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偏离。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表现为预期目标被架空、预期目标被替换、预期目标减损性走样以及预期目标创生性拓展。课程改革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课程改革政策的决策主体、课程改革政策的执行过程等,无不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要调控预期目标的偏离,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政策研究,有效控制政策偏差。为此,课程改革政策要尽量照顾各方利益,提升课程改革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保持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本节课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这堂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但从我们自身的经历和对优质课的观摩过程中会发现,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过程中时常会有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可能更多地去关注教学的过程和精彩的环节,这样就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重难点不清晰,导致了低效混乱的教学活动。一、目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和归宿目标就像航海中的灯塔,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环节指引着我们不要偏离航线。一节好课一定要从制定精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开始,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我们一节课的设计是否合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因而,教学质量应取决于目标达成,教师的教学就应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走向"以目标达成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学习存在着对预期目标的超越性偏离和衰减性偏离。影响大学生道德学习预期目标偏离的主体性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合理的情感需求、是否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修养、是否形成正确的移情能力、是否产生适度的自我效能感。客体性因素包括不加约束的功利主义是否引发道德底线失守、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公正是否呈现各得其所应得、学校规范性的道德教育是否导致情感体验空场、成长过程是否受到病态关怀而衍生唯我独尊心理。  相似文献   

14.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政策在部分高校执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政策目标偏离的情况。本文通过厘清评估的政策目标,并以某省属师范学院为例,通过描述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在该校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究该项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政策目标偏离的情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促进社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或者达成既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机制,理应成为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剖析政策工具的内涵、分类及其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工具自身的特性、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等五个影响因素揭示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工具"原因,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矫正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整个过程,是教案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大方向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学过程预期达到的教学标准和效果,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引起学生素质和行为发生的变化来实现。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定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只有在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时,才有利于促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的具体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技术手段三个方面的集合。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的预想蓝图,作为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内容的过渡桥梁。教学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指的是教师对于教学预设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不断变化,不断完善,最终达到组织化、系统化、策略化、条件化和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策略会更加丰富的继承已有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知识。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中,教学策略更加完备,更加适应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它统领整节课的各项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教学目标就是从既定目标开始,到达成预期的结果为止,即从目标抵达结果。那么,怎样才能准确而迅速地从目标抵达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德鲁克告诫我们: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选择正确的路径至关重要,这一步是确保你不走错路和不走冤枉路的关键,这个路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排序。  相似文献   

19.
徐华 《成才之路》2013,(24):40-40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学活动就是对其教学目标的追求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就成了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制定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林颖 《吉林教育》2000,(4):16-16
目标:是指人类活动所要实现的某种预想结果的水准或状态。在推行目标管理时,主要致力于目标的制订、目标的实施和成果的评价这三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