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实验教学的定位出发,提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构建了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中心.以基础、设计、综合应用、创新四个实验教学课程群建设为核心,对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对依附与不同课程但实验内容相同的实验室进行合并,调整实验室布局,增加创新型实验设备等方式进行实验室建设.通过对多层次的实验内容和能力培养模式的描述,强调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Intranet环境下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目前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化的要求,完成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实验教学的基本应用需要,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基础。它将人、设备、实验教学等内容高度集成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场所,其管理水平、装备水平、开放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到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层次与水平。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仪器共享水平偏低,实验设备之间的互通性较差。一些大型设备重复购置,一些科研设备利用率偏低,不能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上的作用。因此,本届教指委应当加大高校间信息交流,拓展实验室人员的视野,加强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仪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逐步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转变。文中从构建新型创新实验平台,提高实验室整体创新水平出发,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建设的意义、目的和总体构想,总结了人形机器人研究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高等学校实验室设备的功能需求,认为实验设备并不是功能越多、操作越方便越好,实验设备不能取代学生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单一功能设备比多功能设备更方便学生学习。并自制了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也为学校节省了资金。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虚拟实验室综合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等技术,使教学实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因设备欠缺而无法开展实验的问题,既节约实验材料,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保障教育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尤其是开展成人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实验室介绍浙江大学-三菱电机FA实验室始建于2007年,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在培养机电综合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于2018年8月进行了二期建设。该实验室是三菱电机全国高校教育合作项目的一部分。新建成的二期实验室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四教学楼A座,目前布置有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线、双机器人协作平台和带视觉的机器人物料搬运平台等面向新工科的实验教学系统,同时建有展厅用于展示浙江大学学生历年参加"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的优秀作品和获奖成果。通过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与  相似文献   

8.
解莹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55-256
实验室是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保持其可持续性运转是实验教学的有力保障。我国许多民办高校实验室面临利用率低、设备闲置、实验内容单一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实验教学学科体系特点、运转成本高、高水平实验教学人才缺乏等。创建以教学服务为主、社会服务为辅和校际实验室联盟为补充的实验室运转模式,是保持民办高校实验室可持续性运转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实验室逐步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过渡,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对高校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必然结果。在实验室建设的诸多要素中(人、资金、设备、制度、管理等),人是第一位的,实验室的管理最后还是落实到具体的实验室教师身上,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使其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实验教学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转变观念,统筹规划,通过改进课程设置、引入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实验室、建立实验设备管理新模式,利用学校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分层开放管理、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措施,探索了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和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之路。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该中心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培养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学习研究兴趣浓厚、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部2005年发放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1]的通知,各高校都在进行着适合本校的教改活动,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也成为教改活动的重要内容及共同目标.然而,随着实验资源的整合,综合性实验室的建立,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如试剂药品及仪器设备的管理)也将提出一个新的挑战,由于实验室药品设备种类繁多、业务量大,单凭手工记帐已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药品设备管理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实验室对其又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政策,这些都加大了管理难度,故而造成了很多实验室管理复杂,流程混乱和工作流程效率低下,入库与出库之间联系与交流不方便,内部不能有效的进行统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三大模块:硬件基础的建设、软件基础的建设、实验室管理系统。这三大模块可以克服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兴趣不能充分调动的弊端。该平台目前正处于提高发展阶段,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的安全威胁有多方面,如触电、火灾等;设备老化是实验室的隐性威胁;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老化问题。建议制定国家淘汰老旧实验教学设备的标准,以及实验教学设备制造、选件规范标准,从源头上保障实验室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高校实验室存在实验管理人员不足、实验教师职责不明确、实验设备利用率低、实验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差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认领制"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教师认领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研创新和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改变了以前的实验室管理混乱、实验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现状。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决定着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管理体制的主要实现目标是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管理体制架构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归口领导机构、实验室与设备督查组。实验室类型可设置为四种行式:专业实验室、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综合开放型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用计算机局域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和设备仪器完好率是分不开的,实验室管理的好,可给实验教学一个好的平台。利用计算机和局域网做好实验教学,可提高效率。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所用设备仪器,可强化设备仪器管理工作,加强师生责任心。  相似文献   

17.
仪器分析开放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管理和运行能够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将实验室建设成了集实验教学、对科研的开放以及对外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实验室。这样既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又提高了实验室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高校实验室科学建设与开放管理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西部地区高校对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原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验教学改革需求的状况,提出西部地区高校实验室在建设、教学、资源管理、实验队伍及评估方面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此不断推进实验室的合理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还比较缓慢,管理手段不科学,实验教学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现状,从实验教学定位、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118-121
采用专业虚拟仿真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智能制造设备3D虚拟模型与实体PLC设备建立实时数据连接,形成虚实结合的智能制造实验教学系统。实验室局域网经VPN网关与校园网连接,使学生在完成实验预约后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下载实验资源、远程连接PLC,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构建的资源共享智能制造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