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李旭玉 《考试周刊》2009,(41):127-127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惑,不是语言点的问题,而是有关人文、历史等方面的问题。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意蕴很迷茫,不能通过阅读顺利地获得,教师就可以立足教材,发掘教科书和教辅资料的功能,适当拓展文本所描述的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高度,取决于作者思想的深度。要把你思想的深度揭示出来,画龙点睛是常用的写作技巧。从表达方式说,“画龙”就是描述,“点睛”就是议论或抒情,二者相互为用。点睛可以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判断,可以就个别事物点出它的普遍意义或在意境上加以升华。俄国伟大作家屠格涅夫在青年时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来到悬崖  相似文献   

3.
所谓“画龙”是指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点睛”则是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点睛”呢?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例】《画龙点睛》是一道阅读训练题,练习要求除了掌握几个成语外,还要会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5.
一堂好课,绝不是简单地由用没用“多媒体”就能判定的,有的老师没用它,课却依然上得精彩;有的老师用得恰当,就为课堂“画龙点睛”了,而那些为用而用的,就不免显得“画蛇添足”了。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力争变“画蛇添足”为“画龙点睛”。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它不是“全能媒体”。有的教师完全依赖电脑,成了被电脑“牵着鼻子走”的人。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5,(1)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这秋雨黄昏,对着窗外的梧桐,心中涌起无限的忧思与惆怅。秋雨梧桐,点点滴滴,落进我心里,没有温度,没有声音。几许凄凉,注入了我所有的思念。———摘自湖南石门县第三中学高二刘敏的《梧桐雨》母爱像朵百合,久久飘香;母爱像夏日的大槐树,轻摇枝叶,为我送来凉风;母爱像港湾,在默默中守候远航的我归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恩情。———摘自湖南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胡赛男的《母爱》我曾经以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而今天我们却要在人海茫茫中分…  相似文献   

7.
自然课的实验教学,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如其分的指导犹如“画龙点睛”,而不当的指导只会“画蛇添足”。 自然第一册《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桌上放三杯水,从右到左分别为热水,温水和凉水,让学生先把两只手分别伸进左右两个杯子,然后同时伸进中间的杯子里,结果右手觉得水是凉的。而左手觉得是热的,以此得出人的手不能精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而需温度表来测定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自从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4条龙,将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两条龙成了真飞起来之后,他便一夜成名,整个亚洲都轰动起来了,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都知道了“张僧繇”这个名字。张僧繇的家门口顿时成了“大市场”,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在门外,想见见这位神奇的画家和那只神奇的画笔。张僧繇召开了一个紧急家庭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开设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博物馆。由于想看这位神奇的画家和那支神奇的画笔的人源源不断,门票收入越来越多,渐渐地,张家的钱简直堆成了山,张僧繇开始过起穿金戴银、山珍海味的生活,成天吃喝玩乐,再也不愿…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口头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空气,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本文通过几个案例的叙述,找出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视学生出现的偏离或错误,扮演好“公正法官”的角色;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力求口头评价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师要把握好口头评价的恰当时机,评价要具有独创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赵海英 《新作文》2004,(9):29-29
写文章关键是画龙点睛,揭示“文眼”,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才能使主题突出,写文章怎样才能画龙点睛,揭示“文眼”呢?  相似文献   

11.
画龙点睛,就是画龙时先画龙的全身,最后在眼眶内点上眼珠子。运用在写作上是指,在紧要之处着上关键的一笔,或用一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从而使文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病文入院】妈妈的爱早晨,睡梦中的我被妈妈叫醒。我胡乱地洗完脸后迷迷糊糊地坐在餐桌前,桌子上——两碗面条,一只碗里插着筷子。"赶快趁热吃这碗吧。"妈妈把面条推到我面前。我无力地拿起筷子,漫不经心  相似文献   

13.
魏顺昌 《教育》2015,(2):79
很多人反映考场作文难。普遍认为,考场作文好的开头能"醒"人眼目,让入神怡;好的结尾更能在"最后一响"之时再次感动阅卷者,使之出手慷慨,从而获得高分。为了避免离题之虞,考场文最佳的结尾法要数卒章明旨,画龙点睛。考场作文中的画龙点睛,"睛"不仅仅指"文题",而应是"题旨"。点击"题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以"情"显旨,以"理"显旨,以"志"显旨等。抒发胸臆,画龙点"情"文章的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发情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例如朱自清的《春》,其题旨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的结尾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汉字大家庭里,也是一个极普通的成员;在汉语词汇宝库中,它也只是一个常见的虚词。但在现实写作生活中,我们万万不可小瞧这个看似简单的也字。放眼古今中外文苑,都不乏在文人墨客笔下,化寻常为神奇。妙用也字,为文章添色增辉的有趣实例。西汉文学家贾谊的著名史论《过秦论》被誉为西汉鸿文,它在最后一段中,先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些变化,不能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唯一手段。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同时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又不能降低,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画龙点睛”的策略,即“画龙”让学生自主完成,“点睛”由教师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叫张僧繇的大画家,据说有一回他在金陵(南京)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但就是没有点睛,众人不解,张僧繇说:“倘若点睛,龙便会破壁而飞。”众人不信,于是画家就挥笔一点,果然倾刻之间两条被点睛的白龙破壁腾空而去。这就是“画龙点睛”一典的由来。后来人们常用该成语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于关键处用极其重要之笔点明要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课堂如何实现“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平衡是当前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课堂中,既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空,又要充分发挥教师有效引领的作用。教学中的“画龙点晴”。既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画龙点睛     
就像活的一样 如果点上眼目吉 那龙就飞走啦画龙点睛@张帆 @弈琦~~  相似文献   

19.
画龙点睛     
提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先给大家讲讲它的出处。古代梁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地方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旁边一个人问:“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回答:“点上眼睛,龙会飞走的。”众  相似文献   

20.
画龙点睛     
设计理念:本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指导学生自由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