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吹毛偶记(二则)刘国正作注要刨根问底唐秦韬玉《贫女》诗里有两句:“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注道:“有谁欣赏不同流俗的格调,又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卑俗的格调和奢靡的梳妆才被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治贫先治愚”、“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教育却成为了一些家庭走向贫困的直接原因.教育究竟是治贫还是致贫呢?本文拟从“教育致贫”的现象入手,分析“教育致贫”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太守派人求婚一段,高中语文第五册的注释不甚明确,教学参考书也未作详细解释,下面谈谈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这一段文字有两句是难点;一是“寻遣丞请还”。“遣丞”的是谁?“丞”是谁?“请”什么?“还”到哪里?二是“说有兰家女”。“说”,是谁说?这个“兰家女”是姓兰家的女儿,还是兰芝呢?  相似文献   

4.
安世伦同志发表于1991年第9期的《“风雪夜归人”的“人”究竟是谁?》一文,断言教参对于“归人”的两种解释都说不通。笔者以为,安文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只能说,教参的解释有其不通的地方,这不通主要在于对“贫”字的理解。教参释“贫”为“贫困,艰难”。说诗句“讲的是从住的茅屋看,主人家境是贫寒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家显得更加穷困”。既然从茅屋已可看出主人家境是贫寒的,又何必着一“贫”字以示“贫寒”呢?况且“柴门”一语亦是“贫寒之家”的写照,再说,封建时代住进深山老林的人家一般也是为  相似文献   

5.
王军 《师道》2005,(5):19-19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倾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教育历来也是耻于言贫的。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6.
一做到底     
1.有“铁榔头”之称的中国前排球女运动员是谁? 2.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 3.人的泪水里的咸味是从哪里来的? 4.“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哪个部位? 5.视角最大的动物是? 6.彩虹的顶部是什么颜色? 7.创办“精武门”的中国清末爱国武术家是谁? 8.中国古代中最早提到小孔成像原理的著作是? 9.生石灰加入什么可以变成熟石灰? 10.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部方言“改汝”意为“嫁女儿”,其本字应该是“解女”.“女”读为“汝”与“黏”“碾”读为[z]声母一样,是“中古汉语娘母字不规则变化的残迹”;“解”在唐代便产生了“送”的意义,科举考试中的“解”举子与结婚“送女”在仪式上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因而用“解女”一词表达“送女”之意.陕西方言表示“吝啬”的“啬皮”,河东方言叫做“贫僧”,其本字应该是“贫啬”.河东方言里“啬”可以白读为“僧”;陕西方言读为“啬皮”,是“贫啬”逆序变化后“贫”字进一步丢失韵尾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8.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永远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静止不变只是相对的,依赖于实践的人们的认识同样如此。人们对学报编辑的中介地位的认识变化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什么是学报纪辑的中介地位?学报如辑身处高校,心系两头──学科研与学报出版。他们是论文稿件转化为学术成果崎岖通途上的驿站,他们是广大教学科研人员联系读者社会由此达彼的桥梁,他们的中介地位就是他们的信息传播地位。 无庸置疑,这种地位早已客观存在。可惜以往传统的偏见却忽视了学报编辑信息传播的中介地位。长期以来,学报编辑仅被视作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贫女”,确实,过去学报如辑整天默默无闻、伏案辛劳、埋头奉献、阅稿审稿改稿;弹精竭虑、绞尽脑汁、头晕目眩、“为伊消  相似文献   

10.
让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多些宽容,少些惩罚,这样的结局也许会美好一些。编辑方竹玲下午第三节自修课刚打铃,学生干部王影便急匆匆地跑进了黄老师的办公室,满脸焦急的神情:“黄老师,教室里北窗的一块大玻璃不知被谁打碎了,你看怎么办?”“可能会是谁呢?”黄老师抱着一线希望问道。“不知道呀,刚才我已经在全班都问遍了,可是,问谁都说不知道,没看见。”王影显然有点气愤,黄老师表扬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便让她走了。黄老师陷入了沉思之中:班级中51位学生,只有三分之一是女同学,女同学应该不会吧?那可能是男同学干的!可是男同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     
“教育”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教育”的丰富内涵,又有谁能道得尽,说得明呢?“教育”在古汉语中是“上施下效”的意思,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中则有“引导、唤醒”的意味。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嘻嘻信箱     
亲爱的小读者们。你们好!暑假过得好吗?大家一定都玩得很开心吧!……你说什么?我是谁?哦,对了,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嘻嘻,就是嘻嘻哈哈的那个嘻嘻,因为呀,我一天到晚都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别的本事我没有,就只会当当小读者们的“小耳朵”,听昕你们的心里话,把你们对《时代教育》的建议和意见“打包”,交给忙碌的编辑老师,让你们的好点子一个也不落!欢迎大家给我来信哟!  相似文献   

13.
谁说教育只是发生在教育机构的院墙里?谁说教育者只是被称为“教师”的专业工作者?社会应怎样为教育服务?教育应怎样融入社会?教育应当达到怎样的目的?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外延?让我们一同跟宁征园长去感受一下。虽然本文并不纯粹说幼教,但社会环境与幼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幼教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跳出幼教看幼教吗?  相似文献   

14.
南京一个高三女生一定要看“超女”,把欣赏“超女”看得远比高考重要,惹得她的父亲扇了她两耳光。于是,教育官员与专家们质问了“,迷惘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信仰”。几个初中生戏弄一个智残孩子,对路人的指责,他们怒斥,“关你X事!”于是,官员、专家们质问了,“冷漠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同情心”。一位父亲收到上大二的儿子来信,信中大发雷霆,责怪父亲以前两次钱都寄少了。于是,官员、专家质问了,“自私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感恩心”。几个中学生在网吧为争抢一个座位,就召人把一个学友砍伤。于是,又质问孩子了,“狭隘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宽容”。一串质问语,对仗工整,用词严峻,想来表情更是一脸圣人教诲之容,居高临下,道貌岸然。然而,这番质问让人动容之后,细细一想,是不是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更应该质问谁?以那个高三女生来说,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就被书本和练习的海洋灌注得晕晕乎乎,到了高三更是全身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难得有机会看一下“超女”,何罪之有?是不是看了“超女”就等于丢失了“信仰”?这是什么样的教育?“信仰”又该是什么呢?青少年在道德成长过程中是怎样接受教育和接受怎样的教育呢?在家庭,满耳都是唯有读书高,是灌输高薪白领阶...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1993年第一期第18页《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但又觉得还有一种解法既简便,学生又易于接受。原题(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9页思考题)如下: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声     
我是一名乡下教师,站讲台、拿粉笔、挥教鞭、咬文嚼字近7000个日日夜夜。7000个日日夜夜,是谁陪伴我安然进入梦乡?是谁鼓舞我坚定信念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谁启迪我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又是谁培养我从小教高级到省级骨干教师?是我的教学情人教育艺人———《湖南教育》!教学上的如虎添翼,得益于《湖南教育》。精读并收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是我的偏爱和嗜好。清晨爱到开拓《视野》的《扉页漫谈》中吸收“新鲜空气”,如饮高钙鲜奶;茶余饭后爱读《课堂链接》《教与思》,胜饮“健力宝”;睡前体验《…  相似文献   

17.
"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通过比较教育社会学的两种提问方式:“谁的?”与“何以可能?”从而反思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问题意识,试图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路向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很重视师范教育,重视教育学科的教材建设。1949年出版了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辑的四本中师教育学科代用教材,其中有一本叫《教育学参考资料》就是供中师开设的“教育概论”一科采用的。当时条件非常困难:旧中国的教育理论,大部分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哪些是正确的,可以继续给学生讲?哪些是错误的,应当坚决摈弃?谁也说不清楚。只好选讲一些革命领袖的有关讲话和老解放区报纸的有关社论,作为代用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通讯》继续开辟“得奖小说作者谈创作”专栏,编辑部要我写一点创作谈。然而我的创作实践不多,谈不出什么创作经验,又生怕这种文章给人夸夸其谈的感觉,就婉言谢绝了。但是热情的编辑又来了信,信的末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读者是中学教师和青年学生,你一定会高兴地承诺的,因为谁不关心教育,谁不关心下一代呀!”是啊,谁不关心教育,谁不关心下一代呢!寥寥数笔,我的顾虑打消了,被说服了。  相似文献   

20.
谁应该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安全教育中还有哪些顽疾需要克服?社会各界在保障少年儿童安全问题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长镜头2007年3月26日是第1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少年儿童安全教育论坛”在北京市青年湖小学隆重举行,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了少年儿童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