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现今高校的体育教育着重于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对健身意识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拟就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身意识,健康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邹金辉 《体育科技》2010,31(2):100-103
增强人民体质是实行全民健身条例的目标。新时期下,广大农民的健身需求以及对科学健身渴望不断增长,这对做好农民体育工作,更好的发展农村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体育科技服务,利用最具代表性的体质检测为农村全民健身体育工作服务,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采用逻辑分析法从体质检测对农村全民健身工作的作用出发,对在农村开展体质检测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求更好的促进农村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高校体育改革,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全民健身计划中有重要地位的高校体育,如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要求和需要,根据自身教育对象的特点和特殊情况,建立和完善高校各项体育目标,则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等研究方法,在论述健身气功在高校公体课中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健身气功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不同体质、不同需求提出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对策与思路,为高校科学规范地设置健身气功课程,广泛地推广健身气功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把我国公民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工作与GIS相结合,建立我国公民体质健康状况的GIS数据系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公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各地下一步继续执行和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同时为我国公民体质健康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为长期动态观察公民体质状况奠定基础,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桂林市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度挖掘制约其开展的因素,并结合我国有关体育政策,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发现:桂林市高校存在学生普遍体质较差、健身健美场地基础设施薄弱、师资短缺、赛事影响力不足、健身健美运动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扭转大学生体质下滑态势、加快学生身边健身健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施专业人才政策、推进健身健美竞赛化发展、普及健身健美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是推进桂林市高校健身健美运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健身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实施全民健身中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体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出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中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健身能力和习惯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科学》2013,(5):9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利用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成果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加强国内外体质研究学术交流,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中国体育科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健身气功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运用健身气功的心理调节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应充分发掘高校的有利条件,采取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和健身路径的特点入手,提出通过合理利用健身路径,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的贯彻落实,使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睿 《精武》2012,(30):40-4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由国家政府倡导、全民参与,有目的、有计划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重大举措。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收体育教育内容体系,以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体育教师谈高校体育活动有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币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全身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有利地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建设与开展。体育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体质要增强,就要搞好学校体育活动。为了适应高校现代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原来完全依靠学校体育部门来组织,推动课外活动的状况,转变运行机制,推动体育活动有偿化,逐步使学校体育活动向社会化靠拢,从而使高校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部门和参与者共同维持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一、对高校体育活动现状的思考自发的…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毕业后体育锻炼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的重要环节。从当前的高校体育工作与学生的体质状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许多高校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下降。为此,我们选择了厦门大学毕业生325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间卷调查,探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后体育锻炼的直接与间接因素,为今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和体育终身化实现的关键。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各高等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显的成绩,充分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因此,为了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高等学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深入的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所面临的机遇、全民健身对体育其他领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我国群众体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依然呈下滑趋势;不同区域的群众体育开展、体育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均衡;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健康中国的提出对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活力;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高校体育的发展、加强了对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群众体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充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十三五"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园式晨练推广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先后推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各高校对大学生晨练健身越来越重视,把大学生晨练健身作为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并积极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胡飞  袁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21-422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处方教学中渗透和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符合终身健身教育理论的,阐明处方教学为学生终身健身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建立课外体育锻炼处方,使终身健身教育在时间或空间上实现"一体化",推动大学生终身健身教育的持续性开展,推进体育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孙洪涛 《体育科学》2000,20(1):11-12
研究认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推动高校体育向终身体育教育、手段多样化发展。同时,高校体育发展反作用于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教学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重要一环,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高校体育肩负着承上启下为全民健身活动培养骨干力量的重任,因此应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更新观念,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培养新型建设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