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神灵人物的民俗文化学阐释,认为《红楼梦》中的神灵人物都与萨满神教有关,他们共同展示了东北边地少数民族满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夏传统文化追求纵情山水、放歌万物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实质上就是尊崇人类本体的自由、澹泊、恬适的愉悦感悟。然则鲁迅小说之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正是与其散见于文艺作品中的大量的民俗描摹的点睛之笔密切关联,从而始终洋溢着温馨、浑厚、凝重、典雅的富有时空震撼魅力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6.
张之路作为一个“半路出家”、先理而后文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长期伴随其生活的自然科学及其高级形态——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形成一种“自然科学情结”,在大量表现于其创作中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反思的精神,从而使张之路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保持儿童喜闻乐见的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张之路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文理学科的融合,而且是一种高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关于家的文学叙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随之发生认识层面和情感态度上的变化,但家的二重性始终存在着。西海固文学中对家的叙写与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及后来的寻根文学有所不同,既不是决绝的叛逆逃离也不是单纯的依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艰难。由于对乡土乡村的体验和观察更生动更深入,能平等真实地反映和体知乡村的困难困境,所以很好地揭示了“家”的二重性,凸显了对底层民众生存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守望之心。  相似文献   

8.
东江文化是"兼容"即"杂合"文化演变的结果。针对有的学者提出"杂合"有可能"发展为粗野、狭隘"而"缺少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文章论析了东江文化经历过"兼容"和"杂合"之后,最关键的是实现其文化创新。"杂合"即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最终获得创新,从而形成了东江文化的基本内涵:东江人开拓进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东江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风俗习惯、服饰、饮食、居住、礼仪等具有东江区域特性的社会生活要素。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明对于季节已经变得不太敏感,但古人则不然.季节(春)对于他们而言,隐藏了一种被荣格称为“集体无意识”的“生命-情欲”本能,它表现在文学、婚俗、民俗以及语言文辞等诸多方面.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这种“生命-情欲”本能通过语言文字凝固在汉族先民的潜意识之中,并从深层次上对文学的审美范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表示人体各部位的词语称为人体词语。“眉”“眼”在人体头部是最动人的器官.是重要的人体头部器官部位的名称词语。汉语言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眉眼”族词汇摄取形象的范围极其广泛。基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视角,或取象于动物、或取象于自然物。有的是源自于文学、历史典故的概括,有的来自佛道经典等。但是无论何种物象,都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汉语中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词语。离开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是无法加以正确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表示人体各部位的词语称为人体词语。"眉""眼"在人体头部是最动人的器官,是重要的人体头部器官部位的名称词语。汉语言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眉眼"族词汇摄取形象的范围极其广泛。基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视角,或取象于动物、或取象于自然物,有的是源自于文学、历史典故的概括,有的来自佛道经典等。但是无论何种物象,都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汉语中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词语,离开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是无法加以正确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以毕达哥拉斯为核心形成的哲学学派,其最基本的观点之一“美在和谐”论在哲学史以及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道家的“人与天一”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思维方式的精髓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西方向来注重“天人对立”,中国则强调“天人合一”,但从原型文化批评视角来看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论”和道家“人与天一”学说时,二者却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阳关三叠》的文化内涵作了分析,探索了民族声乐艺术中潜藏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等道家精髓,找出其生命力持续旺盛的根源和动力,提升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品位,展示其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4.
汉末三国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不少优势,为他统一北方赢得了不少机会和时间。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此多从政治角度予以解释,以为曹操"挟天子"取得的只是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是曹操对其时儒家文化意识的正确运用,这一举措深蕴文化内涵,而曹操正以此形成了有利于自身强大的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这种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在两汉以来所造就的社会环境里又因战争适时转化成了政治优势,从而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以政治面目出现。事实上,如果脱离了其时的文化意识环境,"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童话中,“灰姑娘”的身影总是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中,以不一样的名字和身份出现。在我国,灰姑娘的故事是来自于唐朝段成式所撰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中的《叶限》故事,而著名的《格林童话》中也有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虽然这两个故事相差千年的时间,但是故事情节却非常的相似。将两个没有事实联系可考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相似背后的差异,这差异所反映的就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西对待传统文化上存在的区别,借鉴西方正确的方式,用之于我们,必然会对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