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日两国虽于1972年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但这一重大决定并没有使两国的文学思想和文化创作得到正常交流和传播,直到4年以后的1976年,中国有关日本的文学译介才逐渐展开。本文通过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以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历程为例,阐述了日本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三、个案分析:内大臣木户幸一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考量宫中势力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选择最后内大臣木户幸一作为个案,具有典型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他集宫中集团施展对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东京昭和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和日本-再修改教科书,指出日本确有一股势力,妄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掩盖侵占战争的罪行,提醒我们务必以史为鉴,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5.
在昭和初年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鼎盛时期,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对中国无产阶级的描述显示出超越国界的阶级认同。从昭和元年里村欣三的《苦力头儿的表情》,到昭和4年平林泰子的《敷设列车》,再到昭和6年黑岛传治的《武装的城市》,日本作家对中国无产阶级的描述从日本人的单方面想象逐步发展为以中国劳工为主体的自我表述。在越来越彻底地摆脱殖民主义偏见的同时,人物塑造从模糊和自然走向清晰和符号化,思想大于形象的趋势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6.
7.
《考试周刊》2015,(73):26-27
儒学自传入日本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日本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但是日本没有完全吸收儒家思想,而是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以中国儒学为基础的日本化儒学。本文考察儒学文学观在日本的传承和流变,旨在为儒学日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姗 《考试周刊》2011,(45):11-12
中日文化的互相影响,日本文化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探讨了日本文化视野下解读日本文学的相关问题。在解读文学的实践当中,人们常常投身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之中进行解读,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且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延展,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本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探讨文化变迁的实质,提出以文化解读日本文学的方式并加以讨论。以文化为切入点解读日本文学,既要掌握日本各时期文化的实质内涵,又要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摆脱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角度寻求解答,追寻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东京昭和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和日本一再修改教科书 ,指出日本确有一股势力 ,妄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掩盖侵略战争的罪行 ,提醒我们务必以史为鉴 ,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0.
11.
昭和前期正是日本逐渐加快海外扩张的时期。由于被军国主义者掌控了国家机器,日本慢慢滑向战争的深渊。在这个危难关头首先站起来反抗的是左翼的革命作家,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发出了怒吼之声。尽管他们中有人在军国主义的高压下最终背叛了革命,但正如大浪淘沙,真正的革命者的文学就如同他们的人格一样永远闪烁着光辉。  相似文献   

12.
从视为汉学视域中"同源同质"的存在、"日本教育"的同义词,到作为治化风俗的异域资源,在观念未大变前提下的导入、近代学术转型期学科分类的粗成,再到教育领域照猫画虎的得失权衡中的进出,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知识界、教育体制中的境遇始终是在与汉文学、西方文学同异高下的对比中被规定、被决定的.国人本有"日本文化乃直译之文化"的成见,日人对汉学之尊崇又强化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两者叠加,决定了"日本文学"的位相与命运.尽管如此,近代学术、教育转型期间关于何为"日本文学"、可否/如何进入教育的纷争与尝试,仍为中国日本文学教育的逐渐成型,积累了思想资源和制度可能.  相似文献   

13.
前期延安文学中的左翼文学资源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政治理性下的文艺特殊性追求,人性与审美的文学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左翼文人通过编辑文艺刊物、授课、讲座、直接指导创作,或组织文艺社团、举行文艺活动等方式,将他们的文学思想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过程由读懂,欣赏,论析三步骤而得以实现,读懂是基础,欣赏是必需,论析是必然出现的最后阶段,本文围绕上述三个阶段,作了深入浅出的具体分析,很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在先秦典籍中,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潜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象征符号。梧桐是上好的琴材,故成为与古琴相关的意象、典故,加上文人操琴寄托心声,琴声的涵义又投射于梧桐。文学中悲秋主题,也与梧桐相联系。梧桐还与爱情有关。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梧桐成为佛门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从日本学的根源、中日学的比较(传统、功用、化背景、态度等)阐述了日本学的超政治性,使我们能够通过日本学来更好的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7.
转向文学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作家写的作品。而战时文学是指日本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之后一些作家发表的恐惧战争的作品。不管是转向文学还是战时文学,其根本是反映了日本人不得不与良心对抗的矛盾与斗争,包含着良心的呼喊。而这些作家不太出名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文学与本心背道而驰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平安朝时期的女性日记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它曾经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日本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影响。人们阅读女性文学,不仅可以享受到它那轻松、优美、雅致的语言所给读者带来的那种愉悦,而且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平安朝时期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通过这些女性作家细腻的笔触,将他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百态、社会风情以及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统统描绘在古代文学的画卷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北朝前期文学追求文学自我意识的确立以及对南朝文学敌意的抗拒,然而作为一种初学文其文学活动还是接受了南朝文学潜在的影响.当然,更多的是在文学传统的断裂中创造了别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创造社深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与日本唯美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学观上,认为文学是超功利的,追求文学的“全”与“美”;在创作题材上,热衷于抒写病态的性刺激,尤其是写男性的嗜虐与被虐;在作品基调上,表现出病态的忧郁、青春的感伤、沉沦的恐惧等特点。然而,社会启蒙立场将他们与日本唯美主义者区别开来,他们主要是在技术的层面上认同日本唯美主义,只是希望以唯美主义尊重艺术之观念纠正五四文坛开始出现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