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结构性约束看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小明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2):11-16,2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均面临着诸多的结构性约束问题。为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选择。即强化政府财政责任,确保法定经费足额到位;弥补市场失灵,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健全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允许民办高校合法营利,强化民办高校的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2.
刘信波 《教师》2013,(26):87-89
我国内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调整经历了“词汇、语法、阅读”“词汇、阅读+听说写”到“实际运用语言”“综合运用语言”再到“听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转变过程。这一目标转向表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已超越语言工具理性、技术理性而走向基于人文思想引领的人本教学。从国际外语教学改革形势看,日美等国以及我国港台地区大学英语或外语教学目标方向的调整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即重视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的达成,强调多元文化交际与体认,发展外语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基于目标调整视角,人本化、应用性、文化性实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洪堡引入大学科研的原则以来,大学的科研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科研中对真理自由追求的精神逐渐丧失,大学的状况也随之改变。发展至今,大学科研已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中,且科研本身在目前的环境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牵制了大学教学等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本科教学方面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就业触发机制实质上就是失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共生现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成本与收益的矛盾加深,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其利益缺乏足够的保障,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等问题成为公众的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了当前社会的普遍要求。解决当前就业触发机制的公共政策:一是协调财政、信贷、税收等政策,营造促进就业的宏观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顾及就业问题,形成产业发展与就业扩大的互动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四是特别关注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五是整合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相似文献   

5.
6.
从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管理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邦资助的科学研究是今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突出特点。一般而言,联邦政府支付科研活动的全部费用,包括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发生的间接成本。起源于二战时期政府资助大学的科研合同,间接成本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完善,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科研活动的政策工具。透过间接成本制度可以揭示政府-大学关系在过去60年中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得出的深刻结论.它第一次把"以人为本"提升到了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地位,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公平与效率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区域发展失衡;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失衡。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转变,才有望摆脱困境,赢得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使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薄弱,基础理论对解决公共政策中现实问题的支撑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政策科学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腱",因此对公共政策基础理论进行反思,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问题、价值等政策理论的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政策科学发展,已成为公共政策学未来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政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公共政策息息相关。而现存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分配就有赖于政府公共政策在公平的价值德取向下的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长久以来的核心话题之一。大学教学与科研相互包容、趋近融合已成为大家共识,但是从大学教学、管理、评价等各方面来看,教学与科研依然有着摩擦与矛盾,究其原因并不是简单的孰轻孰重问题,其中更是反映了大学文化的发展变化。从历史视角来考察,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教学的形成、教学与科研的受制、小科研大教学、科研的确立、教学科研,通过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可以清晰地反映大学文化独立、霸权、危机与重立、消解与融合的发展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治理的引进,需要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走本土化创新的道路。结构性因素是影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因素,是构建大学治理中国模式的逻辑主线。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受三方面的结构性因素影响,即权力结构、组织结构与价值结构。在实践中,权力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我国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策略。大学内部权力有效运作依赖于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大学内部人以及组织行为的互动与共识,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价值是大学治理本土化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广大高中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行为等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课程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大学为了顺应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已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从改革效果看,大学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教育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教育培养模式滞后于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本文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探讨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教改革的走向是市场化,大学德育必须适应它;高教要走向市场,高校必须重视德育。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两年,继一波波评鉴/自我评鉴后,台湾各大学又展开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评鉴。由于这次评鉴工作涉及各系(所)增招、关闭等退场机制,加上信息本身的不透明,以致各类消息频传,风声鹤唳,被评鉴学校、系(所)虽颇感无所适从,但仍不得战战兢兢,绷紧神经,全力动员。评鉴尚未结束,各地已批评四起,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确立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在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为导向,才能最大程度地贯彻和推进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思维与决策方式。而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正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共决策行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众多政策制定主体和制定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权威分配者,以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怒江水电开发工程的起起落落,其本质是一个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问题。从决策的做出到怒江水电开发工程的上马,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在决策主体、参与者、决策程序和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同时,从怒江大坝建设所引发的争论和工程的搁置中,我们在看到存在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令人欣慰的变化和进步。它成为我们今后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外境外腐朽东西的影响,国内旧道禧旧风俗旧习惯中消极丑恶东西的死灰复燃,以及市场经济自发的急功近利倾向的负面效应,致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道德约束弱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伦理对于强化道德约束,消除丑恶现象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的输出物,体现了公共权力机关的价值取向;廉租房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的住房需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分别阐述廉租房政策所蕴含的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