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公认的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民主常用以表示具有平等、自由性质和特征的社会状态与现象。古希腊时人们将民主理解为“人民统治”,其公民大会协商议事被看成是民主的重要标志。而到了近代,将民主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则成为人类社会普遍承认的价值观念,也成为现代文明国家的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民主视角下西方代议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西方国家精英贵族为了排斥大众对政治的参与,以异化了的民主即代议制民主取代民主本身,这种所谓的"民主"并没有造就一个人民掌权的政府。揭露当代西方代议制的伪民主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社会民主制度发展的趋势不应是西方国家迫切要兜售的代议制度,而是大众民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从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高度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一句话的精辟论述把科协等人民团体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使科协等人民团体的章程有了更加鲜明的内涵,对于新时期科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专家约翰·杜兰特所建构的"民主模型"试图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平等地交流,从而使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模型"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视角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决策的合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科学研究理论中"公共领域中的科学"(the science inthe public domain)这一概念在作为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基础的同时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诠释.所以,笔者以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镜来反思"民主模型"的现实视角、理论前提、理论内涵和理论超越,以此来确认"民主模型"站在第三次科学研究浪潮的理论平台上对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即把社会主义与民主联系起来认识民主的科学内涵.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同时也是-种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个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正确认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之外,还需要时有关民主七个认识上的误区作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灌输民主观念,培养民主公民是美国小学社会课程的重要目标.社会课程中的民主思想来源于杜威、帕克和古德曼.他们指明了民主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奠定民主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国的民主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强调学生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更突出了学生民主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批判和借鉴其合理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生与民主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但对于民生与民主两者的关系却认识不一。正确理解民生与民主的关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民生不仅包括人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人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民生和民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其自身的价值.它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竭力追求的政治目标.然而,民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民主内在的紧张以及民主理想与民主实践的紧张,使民主制度必然包含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民主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动荡,引发社会安定性同题.本文在探究民主及其缺陷基础上,以宪政为突破口,试图寻求民主安定性问题的解救.  相似文献   

9.
"公意"是卢梭政治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从天赋人权出发,以自然状态的假设为前提,围绕"公意"的产生和运用,通过对"处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的主权者及政府的种种论述,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民主权思想.本文希望通过对"公意"这个核心概念的分析,解读卢梭人民主权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聂俊  叶菊芳 《科教文汇》2007,(9Z):47-48
灌输民主观念,培养民主公民是美国小学社会课程的重要目标。社会课程中的民主思想来源于杜成、帕克和古德曼。他们指明了民主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奠定民主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国的民主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强调学生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更突出了学生民主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批判和借鉴其合理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是以群体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为起点和归宿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就谈不上争取所谓的"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决定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它只能是一个由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去探索去奋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从魏源到孙中山,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和追求是在谋求自强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西方侵略者的炮火震撼下开始的,因而,带有非常强烈的"救亡"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民主社会,政治领导人的上下更迭本来是一件自然的事。但最近韩国新总统李明博的上台和前总统卢武铉下台的言行不仅向本国人民,更向世界公众显示了这个已经步入正常民主政治轨道国家的清新、健康的民主风范,以及一个虽地盘狭小但未来却是大国和强国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首创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是中国本土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其生长机理可以用"多方回应互动型制度变迁假说"来分析:它是在民众民主需求提升、国家积极推动、基层政府不断创新、学者及媒体热切关注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发展的.缘起于1999年的温岭民主恳谈实践,在一系列运行机制的框架下不断得以创新和发展,先后历经四大发展阶段,逐渐从"温岭经验"走向了"温岭模式".温岭民主恳谈实践,在用鲜活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的同时积极推动了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其民主价值不可忽视:它开拓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新空间,推动了中国宪政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重构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权力结构,启迪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坚持增量式民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陈松林  李辉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5):146-147,150
建设现代国家,是辛亥革命开创的中国政治建设的任务,实现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取向。历经孙中山渐进民主和毛泽东激进民主的艰辛探索过程,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的经验,中国逐渐走出了一条有序民主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国家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本文从多视角地探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涵义,对基层单位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作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灌输民主观念,培养民主公民是美国小学社会课程的重要目标。社会课程中的民主思想来源于杜威、帕克和古德曼。他们指明了民主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奠定民主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国的民主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强调学生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更突出了学生民主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批判和借鉴其合理部分。  相似文献   

17.
加强我国的社区管理,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如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包括基层人民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其中基层党内民主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来推动并实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来推动并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8.
闫国明  王兵 《科技风》2013,(10):75-76
在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地认识民主的丰富内涵和多元形式,特别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弄清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晨航 《科协论坛》2007,(5):258-259
从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关键所在。随着自由选举对象的逐渐明确和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民主治理内部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科学的民主决策过程。但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着大量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基层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实施统筹兼顾的原则,发挥各地农村基层组织的优势和村民的积极性。大量调查表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科学的一条基础性的方针,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科技文艺建设打开了新局面.同时,"双百"方针反对了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和文化专制主义,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讲究"鸣"和"放",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政治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贯彻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