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对于教师是否应搞教科研的问题,在我刊上展开了一场争论。虽然这场争论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但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虽然这场争论还未充分展开,但已体现了我刊读者和作者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一贯作风。因版面所限,这场争论到此为止。让我们另辟“战场”吧。当然,“战场规则”不变:各抒己见,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2.
<正>整体感知是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词汇,也是语文教研论文中的热门概念。这个概念多出现在阅读教学中,其理解一般是这样的: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应当说这样的理解是有趣的,其是对传统阅读教学中肢解式的讲解的否定,其能够给语文教师带来很大的理解空间。但凡事都易矫枉过正,整体感知恐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2014年第9期发表了邓传选老师的《此处修改,莫名其"改"》(以下简称"邓文")一文。"邓文"认为2013年第5版《经济生活》教材关于"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的相关论述令人费解,并认为"该部分内容的修改,既叙述不清,又牵强附会,把本来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两个问题盲目地搅和在一起,给实际教学带来不便,是不合适的,也是不严谨的"。但是经过反复品赏,笔者对"邓文"的分析产生了困惑,现提出来并与邓老师和广大同仁一起商榷探讨。一、"邓文"和教材对"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中的"价格"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4.
邵步越老师《ABC还是ACD》(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3年11、12期合刊,以下简称“邵文”)一文,分析了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系,读后受到了一定启迪。但我认为“邵文”把商品的个别价值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6.
《中学生物教学》2 0 0 2年 1~ 2合期中有一篇文章《对一道高考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刘》文 ) ,作者刘元老师从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链是有方向的科学角度考虑 ,运用数学归纳的方法 ,对 2 0 0 2年的一道上海高考题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读后令人很受启发。《刘》文认为 ,由于DNA分子具有空间结构 ,有些在平面书写上看似不同的DNA分子片段 ,经过 1 80°的旋转后无论从方向还是从碱基组成上都会发生重合 ,因而实际上是同一个DNA分子。这样 ,由 1 2 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 ,因其碱基对的序列即遗传信息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种子》教学实录发表后,许多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作为执教者,由衷地感谢,感谢老师们的帮助、指教。 最近认真研读了发表在本刊94年第四期上的“《植物的种子》教学语言商榷”一文,一方面感谢王老师指教,同时又对文中关于自然课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完整性”、“全面性”问题,有些想法提出来与  相似文献   

8.
2001年《历史学习》第3期刊登了王海明老师的《对两道选择题的看法》一文,对2000年高考广东历史试卷第25题14、15世纪欧洲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是①自然力利用的增多②机器的使用③行业分工更细④社会分工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作了评析:“此题所给答案为A。笔者认为四条标志中的①③④都可以从史实中找到依据,而②与题意不相符合。众所周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英国棉纺织业工业部门,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它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而14、15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时期,在当时的手工工场中,虽然有了脚踏自动…  相似文献   

9.
1993年11期《语文知识》刊登了《调换一下,表达准确》一文,将“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中国再次打开她紧闭的大门看世界的时候,面对的已不是她关闭国门时的那个世界”改为“20世纪70个代末期,当中国紧闭的大门再次打开看世界的时候,面对的已不是她国门关闭时的那一个世界”。我认为,改后的句子出现了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0.
肖方旭 《化学教学》2000,(12):39-39,31
贵刊第 7期刊载的《DNA化学技术及展望》一文 ,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一处说法欠妥。孙老师文章中说 ,人的细胞内有 46条染色体 ,上面含有约 1 0万个基因。一个基因就由约5 0 0 -2 0 0 0个DNA分子组成 ,所以 ,一个人基因组包含的配对核苷酸则多达 30亿对。而《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陈阅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 40 9-4 1 1页中说 ,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段 ,DNA分子中含有 2条多核苷酸长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本《生物》(全一册 )第 1 45页中说 ,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  相似文献   

11.
贵刊1999年第1~2期刊登了东江老师的一个课例,对笔者有很大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与东江老师及同行共商榷.东江老师对一例:x-yx+y的分母有理化给出两种解法.并首先指出解法2中存在的错误,即“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上分别同乘以一个式...  相似文献   

12.
郭家海老师在本刊第五期上撰文说“真理是朴素的”,我们赞同之余还想补充一句:“朴素”的并不都是真理。我们相信郭老师的真诚。他以“朴素”的思考,用“朴素”的语言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课例”作了酣畅的批评。但其中的一些逻辑、观点未免太“朴素”了,我们不敢苟同,觉得有澄清的必要。首先是逻辑。郭老师认为“‘非指示性’教学模式问题之一是彻底否定历史,属‘一把火烧光类’”,接着摆出了“孔子《侍坐章》中体现的教学观念比今天还自由”的证据。郭老师因为看到了我们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目的的阐述: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正>拜读了钱德春老师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4年第8期上《试题编制,一门遗憾的艺术——2014年泰州中考数学第25题的分析与反思》(以下简称文[1])一文后,深受启发,特别对如何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为立意、以"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思维品质和发展学力"为指导思想进行命题,有了深刻认识.但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愿得到广大同仁斧正.1试题与回顾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  相似文献   

14.
王燕儒同志在93年11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识别多重复句分句的几个误区》的文章,在谈到“把状语作为一个分句”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句: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王文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复  相似文献   

15.
周明《与聂幼犁老师商榷命题的乖张》[1](下称《周文》)对聂幼犁《选择题之偏——思路的乖张(二)》[2](下称《聂文》)提出了商榷,笔者钦佩周老师的钻研和挑战精神,课程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6.
《汉语拼音方案》是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拼写和注音的惟一法定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了它的字母表、序每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以及拼音规则、正词法等。这些内容都是法定的。  相似文献   

17.
行走在语文的路上,沿途迷人的风景常使我沉醉。使我痴迷的是那一朵朵燃烧的玫瑰:《亲人》、《落叶》、《圆明园的毁灭》、《黄河象》、《秋天的怀念》、《晏子使楚》……徜徉于玫瑰丛中,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养分,常常乐而忘返。折服我的不仅是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更缘于她的“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7-8期《给拼音教学松绑》一文,笔者也深有同感,在拼音教学中,“ü”上两点的省略,的确是拼音教学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但对赵老师提出的化难为易的方法笔者不敢苟同。一、《汉语拼音方案》是社会主义文化支柱之一,它不是哪位领导一拍脑瓜的灵感,也不是几位专家闭门造车的产物,它是自1949年开始酝酿讨论,至1956年1月才产生的草案,又经过两年多的广泛征求意见,于1958年2月11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获得批准,参与讨论的人员达到了一万多人,是智慧的结晶。这说明《汉语拼音方案》是符合法律程序的。所以我们应该维…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在一次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听名师讲课,对杭州名师闫学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印象最深。《伯牙绝弦》是一篇只有77字的短小古文,讲述了俞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老师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思考、感悟交流,理解伯牙子期之间的情感历程,体会"真正的知音"的深刻内涵,并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