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人说中国文化中不存在关于个体论思想,也就是说,对个体的感性生命、个性情感不关注。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杨朱与庄子都关注个体生命,而且在关注个体生命的同时产生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
庄子哲学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养神则是养生的关键,而养神的关键在于虚静。为了达到虚静,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等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人学思想、主要是生命哲学,主张视生命为人生的首要价值,强调不断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超然物外,达到一种无往而适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李成玉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4):15-16,20
庄子哲学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哲学,其生命观是建立在自然观和时间观基础上的.庄子认为,生与死不是人所决定的,生与死是齐一的,因而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坦然面对生与死,做到善生善死.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教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考察《庄子》一书的人性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就《庄子》所蕴涵的教学思想进行梳理,详尽论述了以“道”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和回归自然人性,以“得道”为最终教育目标,以“不言之教”为主要教学方式。最后对局限性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庄子认为生命是道的体现。庄子的生命和谐思想包括养生达生、体道而行、心灵和谐等。庄子与道和谐的生命观为人类提供了非宗教的、超越理性的生命关怀,使人类找到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和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学说之间虽然不同根不同源,但他们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地域提出了相似的主张,把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挖掘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些共相的因素,在逐步走向世界共同体的今天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对社会人历时性实践活动的生存态质的描述。庄子“剽剥儒墨”,拒斥孔学主倡的道义论意义上的“幸福”诉求,承继并发展了老子的变异思想,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着眼,建构了本根论意义上的幸福观,主张在“顺性”、“无为”中体悟“天乐”。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学重视人的完整性,凸显了人的终极价值,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使人真正体验到了精神的自由,感受人文精神带来的温暖。《庄子》富含着睿智、玄远的生命哲理。修养自身,淡泊名利,不为物使,不为权惑,随顺自然,回归生命的自然本真,是现代人健康身心的有益之鉴。综观庄子的整个思想,处处体现着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洋溢着对逍遥自在的自由生命、卓而不群的独立人格的赞颂。  相似文献   

10.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以普通人的心态感受和体验现实人生,非以哲学家或拯救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俯瞰现实世界。庄子的生命思想没有仅仅停留在杨朱般的对个体生命的保全和享乐上,而是放置于宇宙的背景下进一层地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越。庄子在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所感受到的生命痛苦的程度决定了他思想的深度。庄子的生命意识是对儒家生命观的一种救治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此篇文章紧接着上一篇本栏目发表的文章,对庄子的自然主义继续加以探讨。通过对庄子的世界观、生命态度、认识理论中的自然主义做层层剖析,进一步揭示庄子自然主义的独特意蕴,展示其独特的对人类生存的自然主义的形上探索、理想追求和自然主义的超越境界和生存智慧。这不仅是对闲世的狭隘和局限的生存态度的批判,也是人生永恒的参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在艺术实践中,自然表现为“技进乎道”的过程。而庄子美学中的“游”则体现了“游戏”和“游世”的特征,最终目的则在于“游心”。同时庄子还继承了老子的虚静观,将虚静视为心与道交融的基础,而“心斋”和“坐忘”又是虚静心态的基础。在言意关系上,庄子强调“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特点,并将言意关系提升到道的境界,阐释“大美不言”的境界。这些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君、无为和返朴。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发掘及其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22,(1):29-35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中的“无用即大用”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话语,它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和假设:即在病态的、污浊混乱、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世人对个体“有用”部分的利用总是以牺牲个体的生命、自由与尊严为代价的,从而使得“无用”和“有用”被迫分离,“无用”就成了保全生命和自由的“大用”。  相似文献   

18.
庄子学派虽然超脱于政治漩涡,向往逍遥自适,但却并未抛却社会责任,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关注政治,以旁观者的清醒和睿智思考社会治理问题。他们追求利泽万世的社会治理目标,倡导帝王无为而天下功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天下共利、共给的社会分配原则、绝圣弃智的社会治理途径,折射出道门中的隐逸派出世而又入世、遁世却不忘天下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我国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如终身教育的理念倡导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追求自由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生活的能力,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人才观强调教育要顺应本性、宽容不苛;效法自然的美育观启发我们用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从而发现美、创造美,获得自由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抽象思辨的本体论哲学,人文思想并非庄子的核心部分,虽然如此,庄子的人文思想仍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他所批评的现实社会与他所构筑的理想社会两个部分,可依照庄子的内在逻辑线索分养生、德充符、真人、圣人、至德之世、倒置之世、与世同波七个概念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