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语中自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他动词。由于中日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很多日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在进行日语自动词翻译时,往往会出现误译现象。本文拟在阐述日语自动词概念的基础上,探讨日语学习者在进行自动词日汉互译时陷入的翻译困境,寻求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在日语中,被动意义除了用最常用的形式“れる·られる”结构表示之外,同时存在着大量能够表示被动意义的自动词句,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学习难点.本文拟以“含被动意义的自动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自动词句的结构及语义特征,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日语动词按其意义和用法可以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其中有对自他动词是日语动词的独特现象。自动词和他动词在形态上要求不同的格助词,在意义上自动词强调客观结果和状态,他动词强调动作主体的意志。在与动词的体和语态的关联上,自动词和他动词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日语被动句的研究数不胜数,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日语被动句在日语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日文原文翻译成中文的实践过程中,日语被动句的翻译是一个难点。而翻译是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同时也是语言的一种再创作艺术,所以日语被动句的翻译质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对日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贺黎 《文教资料》2013,(23):23-24
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体现的,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日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的使用情况入手,对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进行了考察,并与汉语被动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从表达形式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对日语被动句的演变轨辙进行了梳理,兼与汉语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在表达形式上日语被动句自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早期中日被动句在被动标记的选择上非常相似,其中日语的被动标记“の(が)たぬに”是受汉语“为”的影响产生的。在语义上中日被动句经历了非常相似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赵薇 《继续教育研究》2002,(6):70-70,91
日本语由于与汉语有着千百年的交流历史 ,受汉语的影响极深 ,因而日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就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特别是汉字、词汇的使用相似之处极多。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 ,既会因容易掌握大量词汇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使学习者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望文生音” ,造成许多误用。尤其是成年人接受再教育的学生或日本语学校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各种各样 ,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多数学习者对日语的起源、结构研究得不够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其实 ,日语和汉语是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音韵…  相似文献   

9.
栩玉玲 《考试周刊》2011,(68):112-112
日语中的动词根据动作涉及其他事物与否.即是否与宾语搭配,可分为两类:自动词和他动词。  相似文献   

10.
日语的被动句,在日常的言语行为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句式,容易产生误用、滥用等现象.通过对日语被动句结构层面的误用、句式的误用、自他动词的误用以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用进行分析,梳理误用的原因,指明其规范性用法,以期为日语学习者牢靠掌握并灵活运用日语被动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遵循数据统计、类型归纳、构式融合以及理论分析的思路,通过查阅词典附带的数据库检索出所有不及物动词变异的例子,根据结构类型进行归纳。对统计结果作类型分析,通过考察这些结构类型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运用论元结构理论和标记理论,对不及物动词及物性变异的两种构式进行再次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来,网络媒体上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日益增多。首先分析了NP1+VP+NP2的论元结构,认为NP1为表示人的名词性成分, NP2为表示人或处所的名词性成分,而动词VP为在语义上关涉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协同动词、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然后分析了NP1+VP+NP2结构的构式义,觉得当VP为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时, NP1一般为得失主体。而当VP为协同动词性成分时,则VP1、 VP2都可以为得失主体。最后通过NP1+VP+NP2结构分析三个平面的关系,认为语义是语用的一个基础,而语用又是影响句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日语自、他动词的特征分析入手,并举例分析了日语自、他动词的几种误用,以期帮助日语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清晰地区分自、他动词,构建相对完整的日语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阻碍学习者正确选择论文体动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多样性问题--与学习者储备的论文体动词数量贫乏有关;二是准确性问题--与学习者错误使用论文体动词有关.本文主要针对第二个方面,从语义分析角度为一些常用论文体动词勾画出一个概念框架,以期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恰当使用它们,并且为这类动词的分析、学习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侗语动词的语义角色分为强制性语义角色和非强制性语义角色两类。其中,侗语动词所能关联的强制性语义角色根据它们在句法、语义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主事、客事和与事三大类;而非强制性语义角色有工具、材料、处所、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留学生读写中在动词运用上经常出现的病句,运用中介语理论和汉外比较的方法,重点阐述留学生在学习互向动词、针对动词、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施事后移等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动词做状语的构成方式及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做状语是动词的句法功能之一,动词“直接”位于谓语动词前做状语有各种语法表现,主要可以从动词做状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两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日汉语动词的对比研究中,一般都是着重在动词的格以及在句中的功能的层面上。但是,实际的日语交流实践表明,仅局限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是不够全面的。为了更加深化研究,文章从词义的角度出发,对日汉语动词的对比展开初步的探讨,尝试在日语动词研究领域中寻找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点研究情态助动词的语义实质,探讨其语义与结构的对应关系。并从新的视角论证了易仲良教授的将M -φ作为情态语法范畴的标记式是合语法性的。  相似文献   

20.
VNN构块式中的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认知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NN构块式包括双宾结构和宾-补结构,这两种结构都具有给予性特征。由英语言语行为动词构成的这两种结构同样具有给予性特征。本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客体移动方向和意象图式的分析方法,对二十七个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认知语言学的这三种分析方法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构成的双宾结构和宾-补结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